敦煌变相与变文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相"与"变文"是中国古代的两种重要艺术形式.它们最初出现都与佛教直接相关,唐代以后,二者共同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并且对其后的通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从文学史还是从艺术史角度来看,"变相"与"变文"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佛教"变相"与"变文"之间的多种关联,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变相"、变文作为佛教的"化俗"手段,它们都可以称为"变".二、讲唱佛教"变文"时,通常都配合使用了"变相"画.三、随着"变文"的盛行,石窟中也出现直接根据"变文"创作的"变相".就与"变文"的关系而言,敦煌"变相"在现存的"变相"中最具有代表性.敦煌"变相"中,既有P·4524画卷这样直接配合"变文"讲唱的作品,又有不少根据"变文"创作的壁画,但它们很少用来配合"变文"讲唱.敦煌"变相"与"变文"的关系具有互动性特点.相比而言,敦煌"变相"受"变文"的影响比较直接,而它对"变文"的影响较为间接.学术界通常以吐蕃时期为界,将敦煌"变相"分为前后两期.与前期相比,后期敦煌"变相"的总体特点是,题材的故事化、形式的程式化及内容的世俗化.这在归义军时期的劳度差斗圣变等"变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导致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是多种的,来自"变文"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与"变文"关系密切的敦煌"变相"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连环画式、屏风式与经变画式.该文在探讨了这些"变相"起源的同时,逐一论述了它们与"变文"的关系.作为佛教艺术的两种形式,敦煌"变相"与"变文"的"化俗"功能不断增强的同时,它们自身也渐渐"俗化"了."俗化"加快了"变文"的消亡,进而导致了敦煌"变相"与"变文"关系的瓦解.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画六法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面对不同对象,其每一条内容涵义的不同,来梳理出中国画造型上由不成熟到成熟,又在造型成熟之后由"以形象为中心"过渡到"以笔墨
【摘要】课程改革历来是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内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职课程改革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而课程改革要重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内涵上随社会经济发展,时代变迁而产生的扩展;课程改革模式的选择与整合的本土化;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须纳入课程改革与教学的全过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