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官制度历来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央级职官,因其具有代表性而格外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长期以来,唐代政治史及政治制度史都是唐代历史研究的热门领域,但这并不是说所有领域皆有人涉足并已做了深入的研究,唐史领域仍有可待深入研究之处,唐代宗正寺及唐代宗室的相关情况便是如此。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决定对唐代宗正寺和唐代宗室参政情况做一全面考评,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除绪论外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四部分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共同构成本文的主要论述内容。第一部分,关于唐以前三公九卿尤其是宗正卿的设置及沿革情况。隋唐以前,中国古代中央官职可概括为三公九卿制,至隋唐则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无源之水,唐代中央机构同样与前代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在北·齐时,九卿机构正式命名为“寺”。具体到“宗正”,历代皆设此职,用以掌管皇族事务,一般多以皇族为之。这一传统也为唐代及其以后朝代所承袭。第二部分,关于唐代宗正卿的研究。本文认为,唐代宗正卿的担任者,由宗室、姻亲、国姓和外姓四种身份的官员构成。其中,宗室而为宗正卿者约占一半;而在宗室宗正卿中,享有王爵者又占半数。可见,唐代宗正卿不仅多以皇族人员为之,而且身份高贵,为朝廷显官。在宗正卿委任条件上,除重视政治身份以外,官员理政才干、道德操守、文学才华等也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标准。而关于宗正卿的职权,则主要有明辨亲疏、护卫皇陵、宗族祭祀、提携并监督宗室、管理宗教、宣慰地方、出使夷藩、参与朝廷政务等。第三部分,关于唐代宗正少卿的研究。宗正卿与少卿为宗正寺最具代表性的官员。宗正少卿为宗正卿之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加真实地认识唐代宗正寺。本部分认为,宗正少卿充任者之选择范围颇为广阔,选择标准亦不那么严格,对于李唐宗室这一高贵身份的要求,并不太高。在人选及执掌上,宗正少卿大体与宗正卿相同。第四部分,关于唐代宗正寺、宗室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总体而言,唐代尚书六部与九卿乃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中,宗正寺的对口部门为吏部。对于宗室的管理,不单单属于宗正寺的职权,此外还有礼部、太常寺、太子率更寺等部门。整体而言,宗正寺员额配置在唐代九寺中为最少,但这并非意味着其重要性颇小,宗正寺之地位,不可小视。唐代宗室之整体势力,与唐代政治变化尤其是上层变化密切相关,“安史之乱”以后,李唐宗室普遍式微,在政坛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