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我国适应现代林业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形成的新兴专业。本文通过对我国25所高校所开设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网络信息查询法、归纳演绎法、数据处理对该专业领域发表的文章、专著以及博士、硕士论文进行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市场需求、招生规模、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因区域和各高校自身优势的差异,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侧重,但均遵循着一条主线,即培养能在林业、旅游、城建等部门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该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在各高校大体上一致,但在主要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3)师资力量因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及专业建设时间的不同,使其在总量、具不同职称的教师人数和比例存在差异,多数院校教师的学术背景以林学,生态学为主,而与森林游憩有关的旅游及管理学科背景人数偏少,公开发表教学论文总量相对不足;(4)由于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需求主要集中在旅行社、景区、林业、城建等部门;(5)各院校的招生规模存在差异,招生人数每年平均在60人左右;(6)该专业在各个院校所归属的学院有差异,其中归属于林学院者居多;(7)专业授予学位不一样,有17所院校授予其毕业生农学学士学位,8所授予农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两个方面的学位;(8)专业的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专业发展认知和目前的就业形势随着经济发展面临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对就业所抱的态度不一,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去向也不相同,但调查显示从事该专业人数居多;(9)从全国各省分布该专业的数量来看,差异不大,布局较为均衡。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统一、专业课程有待改进、师资力量有待加强、专业自身发展有待完善、专业名称有待调整、专业建设及其开放交流不够等。建议:(1)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重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人才培养;(3)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导;(4)院校人才培养要与生态旅游业、林业市场需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