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黄颡鱼为试验动物,通过生长试验、消化试验、比较屠宰试验,结合生长性能、消化率、酶学、基因表达等指标的测定,旨在探讨黄颡鱼对饲料精氨酸(Arg)、赖氨酸(Lys)的消化吸收利用规律,进一步明确精氨酸与赖氨酸在黄颡鱼体内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完善黄颡鱼营养需要量参数,科学指导黄颡鱼配合饲料生产提供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二因子试验设计,配制Arg水平分别为2.50%(低)、3.12%(中)、3.74%(高),Lys水平分别为2.07%(低)、2.61%(高)的等氮(40%)等脂(8%)饲料,研究饲料不同Arg和Lys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血清游离氨基酸、体组成、组织酶活性、鱼体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转运载体在各组织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Arg、Lys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且无交互效应(P>0.05),饲料Lys水平对黄颡鱼蛋白质效率及饲料系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2)黄颡鱼血清游离氨基酸(除蛋氨酸(Met)外)含量主要受Arg水平影响(P<0.05),中水平组显著高于低、高水平组。Lys水平对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Arg和Lys对血清游离Met和Leu(亮氨酸)存在交互效应(P<0.05)。(3)低水平Arg组全鱼和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高水平组;中、高水平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低水平组。Lys高水平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水平组,而粗蛋白则相反(P<0.05)。(4)Arg中水平组肝、胃、幽门、前肠胰蛋白酶和幽门、前肠淀粉酶均显著高于高水平组(P<0.05)。Lys高水平组胃、前肠胰蛋白酶和胃、幽门、内容物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Arg、Lys水平对前肠胰蛋白酶和中肠、内容物脂肪酶存在交互效应(P<0.05)。(5)Arg中水平组鱼体Lys、Thr(苏氨酸)、Val(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低、高水平组(P<0.05)。饲料Arg和Lys对鱼体His(组氨酸)、Arg、Thr、Val、Met、Ile(异亮氨酸)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6)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1基因在消化道组织中的表达丰度高低顺序为:幽门、前肠、肝>中肠、胃、后肠(P<0.05)。载体B0AT1基因表达丰度高低顺序为:幽门、后肠>前肠、中肠>胃、肝(P<0.05)。(7)Arg中、高水平组肝、胃、前肠y+LAT1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而高水平组后肠y+LAT1的表达丰度显著低于其余组。Lys高水平组的胃y+LAT1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不同Arg、Lys水平对黄颡鱼y+LAT1基因表达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饲料Arg和Lys水平能显著影响黄颡鱼幼鱼体组成及鱼体氨基酸含量,Lys水平显著影响黄颡鱼饲料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饲料较高水平Arg和Lys能显著增强黄颡鱼组织酶活性,提高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1、B0AT1在黄颡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胃和前肠是y+LAT1的主要表达部位,胃、前肠和后肠组织中y+LAT1的表达水平主要受饲料Arg水平的影响,而Lys主要影响黄颡鱼胃中y+LAT1的表达。2.研究饲料不同 Arg 水平(2.50%、3.12%、3.74%)和 Lys 水平(2.07%、2.61%)对摄食前后黄颡鱼组织酶活性及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血清游离氨基酸均在摄食6h内逐渐上升至峰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肝脏、前肠、中肠胰蛋白酶活性分别在摄食2h、4h、6-8h时降到谷值,分别在4h、6-8h、8h上升至峰值。肝脏淀粉酶活性在摄食后4~6h达到峰值,而前肠和中肠分别在摄食后6h、8h达到峰值。肝脏Arg酶活性受Arg和Lys水平影响趋势相同,分别在摄食后2h内缓慢上升,随后在4h迅速下降至谷值,缓慢上升至平稳。饲料Arg水平为3.12%、Lys水平为2.61%其肝脏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其它水平。各组织脂肪酶活性受Lys水平的影响,Lys水平为2.61%组脂肪酶活性高于2.07%组。肝脏Arg酶活性随Arg和Lys水平的提高而升高。结论: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组织酶活性受黄颡鱼摄食呈现规律性变化,不同组织酶活性存在时序性;Arg、Lys水平影响黄颡鱼摄食前后的组织酶活性。3.选取体质量(2.34±0.05)g的全雄黄颡鱼幼鱼960尾,随机分成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尾,分别饲喂 Arg/Lys 为 2.19/2.61(Ⅰ,对照组)、1.74/2.08(Ⅱ)、1.75/3.02(Ⅲ)、2.63/2.08(Ⅴ)、2.64/3.12(Ⅴ)、3.07/2.61(Ⅵ)、2.19/3.65(Ⅶ)、3.08/3.65(Ⅷ)的等氮等脂饲料,进行为期10周的生长试验,饲料Arg/Lys配比对全雄黄颡鱼生长、体组成、氨基酸沉积率及其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雄黄颡鱼结束体质量、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在Arg/Lys为3.07/2.61(Ⅵ)时达到最大,除与V组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Ⅱ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全鱼总水分、粗脂肪、粗灰分等常规营养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粗蛋白Ⅵ组显著高于Ⅱ、Ⅲ组,肌肉总水分Ⅶ组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肝、肠胰蛋白酶活性Ⅰ组最高,显著高于Ⅵ~Ⅷ组(P<0.05);胃胰蛋白酶活性Ⅱ~Ⅳ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肠脂肪酶活性Ⅷ组最高,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Ⅴ、Ⅶ、Ⅷ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5)各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能量消化率变化范围分别为62.02%~76.51%、84.06%~91.42%、85.22%~94.10%、68.15%~80.99%;Arg、Lys 及总氨基酸消化率在84.83%~95.01%、91.97%~96.66%和92.80%~96.97%。(6)全鱼氨基酸沉积率在Arg/Lys为1.20时最高(P<0.05)。结论:饲料Arg/Lys不同配比对全雄黄颡鱼生长性能、体组成、氨基酸沉积率、消化酶活性及饲料表观消化率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