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胶束体系与大豆分离蛋白组成相互关系的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加酶对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的前萃与后萃的影响规律、适宜于7S、11S球蛋白提取的反胶束体系、产品大豆蛋白和油脂中残留表面活性剂的去除及反胶束体系制备的7S、11S蛋白结构与特性研究。以AOT和SDS两种反胶束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加入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等四种对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影响规律,考察了酶加入量、缓冲溶液pH、WO、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浓度等六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KCl浓度、温度、缓冲溶液pH值、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等六因素对大豆蛋白后萃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加入碱性蛋白酶后,SDS反胶束体系前萃取大豆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Wo值为16.1,pH值为7.5,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0min;乙醇浓度为0.4%,酶加入量为6%,超声功率为210W,KCl浓度为0.10mol/L,豆粉加入量为0.020g/mL;在此试验条件下做三次平行试验,蛋白平均前萃率为95.07%。采用了响应面分析法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设计,得到大豆蛋白后萃取的理想工艺条件,即KCl浓度为1.51mol/L、超声温度45℃、pH9.52、超声时间31.65min、超声功率240W、乙醇浓度为0.38%,最终大豆蛋白的后萃率达到93.78±0.35%。研究了利用三种反胶束体系萃取7S、11S球蛋白,考查了缓冲溶液pH、WO、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四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三种反胶束体系提取7S、11S球蛋白的比较,筛选出最适于7S、11S蛋白提取的反胶束体系。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AOT、CAB反胶束体系对大豆7S球蛋白的提取率高于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提取率;而SDS反胶束体系对大豆7S球蛋白的提取率低于对11S球蛋白的提取率。研究了三种反胶束体系萃取制备的7S、11S大豆球蛋白,并与水相制备的大豆球蛋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大豆球蛋白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及分子量分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主链构象中的无规则卷曲有所增加,有序结构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出现轻微的变化。本论文对反胶束体系萃取制备的7S、11S大豆球蛋白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研究。水相制备的蛋白的疏水性比两种反胶束体系制备的低;而水相制备的7S蛋白中巯基与二硫键分别比反胶束制备的高;水相制备的11S蛋白中巯基含量高于反胶束相制备的,二硫键含量低于反胶束相制备的。反胶束体系萃取的蛋白,蛋白含量较高,色泽为纯白色,且该蛋白的持水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溶解性等功能特性均优于水相制备的。
其他文献
阅读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就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Schutte和Malouff(2007)编制的《成年人阅读动机量表》的基础上,经过文献收集、访谈和预备测试,编制了大学生阅读动机正式问卷
介绍一种能实现颗粒、粉末物料动态称量、包装和输送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分析了颗粒、粉末物料包装线的特点,给出了生产线的组成及工艺流程,介绍了主要机械装置及控制系统的
为研究Vii1i中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以秀丽稳杆线虫作为评价模型,探讨其对线虫寿命的影响,为开发新型功能性发酵乳提供依据,本文从芬兰传统发酵乳制品Viili中分离出9株乳酸菌,并
<正>我是鹿元飞,来自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枣庄,现任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寨子村党总支书记。2007年7月,我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经过公开选拔,来到山东省30个贫困区县
罗马法中人役权包括用益权、使用权和居住权。用益权是一种权利分化工具,与虚空所有权对应使用,起源于与遗产继承相关的提供生活扶助的社会需求,允许针对死者财产中一切物品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是中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钒镍钼等多金属元素。文中对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钒镍钼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研究,研究区内Ni、Cd、Mo
珍珠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珍爱,被誉为宝石“皇后”,人们把它视做美丽与财富的象征。天然珍珠非常稀少,目前大多数的珍珠都是养殖珍珠。但由于生长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大多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远承元代文人画的疏放简淡而逐渐取代“浙派”,在文人画发展史上影响深远。但作为“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常因“精工巧丽”而被贬为“行家”之流。
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研究了PVA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选取了最优条件制备PVA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A与全氟磺酸树脂(PFSA)以及PVA
前言缺血性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其中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损伤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表现,而且血脑屏障损伤又将进一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