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NG诱导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RRM2/p53R2基因转录机制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_w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NNG作为一种单功能烷化剂,被认为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化学致癌物。其可以导致DNA断裂、基因突变甚至肿瘤的发生。MNNG诱导的DNA损伤反应可以激活许多修复相关基因。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NR)催化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为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在DNA合成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由两个相同的大亚基(RRM1)和两个相同的小亚基(RRM2或p53R2)组成两种RR酶,即RRM1-RRM2和RRM1-p53R2。那么MNNG是否可以影响细胞中RRM2或p53R2的表达水平,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至今没有相关报道。本文研究了MNNG诱导RRM2和p53R2转录上调的作用和机制。(1)我们发现MNNG可以通过转录调控途径诱导RRM2和p53R2基因表达上调,但不影响RRM1的表达水平。而且,MNNG不仅可以诱导RRM2/p53R2的转录上调,同时也导致了它们的核转位。(2)通过检测MNNG处理前后P-H2AX水平,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比例,我们发现RRM2主要参与MNNG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过程,而p53R2的作用相对较弱。(3)通过DNA pull-down偶联LC-MS/MS筛选、以及ChIP-qPCR和免疫印迹法验证,我们发现MNNG处理KB细胞后,转录因子E2F3、E2F1及NFY结合到RRM2启动子。结合位点邻近于E2F结合序列的NFY可以加强E2F3和E2F1结合到RRM2启动子上。通过使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发现NFY与E2F3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E2F1,E2F3可以显著激活RRM2的启动子报告基因活性。在KB细胞系中,过表达E2F3能够增加RRM2的表达,从而降低MNNG诱导的p-H2AX水平。通过小RNA干扰E2F3可以有效抑制MNNG诱导的RRM2表达上调,进而增强p-H2AX水平。(4)有趣的是,MNNG主要通过翻译后修饰导致E2F3水平上调。同时,我们也发现MNNG可以快速诱导NFYA和NFYB mRNA水平的上调。上调的NFY入核与E2F3联合调控RRM2的转录。(5)为了进一步探究E2F3表达上调的分子机制,我们研究了E2F3上游可能的信号激酶。结果显示MNNG是通过激活ATR-CHK1-E2F3信号通路上调E2F3蛋白水平,从而转录激活RRM2基因,参与DNA修复。对于p53R2,我们发现MNNG诱导其转录上调不仅依赖于p53,同时也依赖于E2F1。而MNNG诱导的RRM2转录上调主要依赖于E2F3和NFY。综上所述,本文结果表明RNR参与化学致癌物MNNG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该作用对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转录因子E2F3和NFY及其上游信号通路调控RRM2在MNNG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RNR表达调控机制的异常可能与环境化学物质的致突变致癌作用机制相关。
其他文献
5G时代,运营商投资压力倍增,如何推动计划投资领域降本增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计划投资领域项目规划-投资计划-立项管理-工程实施重点环节,构建以抓源
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抑癌基因CST6异常甲基化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
介绍了PDT集群标准及其特点,详细列举了PDT集群系统基站网管的需求,从而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DT系统基站网管技术,并且从全地域、容灾备份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合5G通信的特点,3GPP启动了适用于5G通信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其中,DL/UL上下行资源分配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对5G资源分配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其关键技术点的CPC分类位
本文从高等学校档案信息风险防护结构整体的构建和功能来阐述“互联网+档案”环境下,高等学校档案信息风险防护结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理论依据和实现价值.
移动网的共享共建历时已久,但因利益各方面的原因,进程缓慢.随着互联网科技对高速网络日益迫切的需求,以及政府对绿色节能环保更高的要求,并考虑到5G高频段需要更多的基站资
为了有效解决计算机运行中软件故障问题,应该对其开展科学合理的测试。本文重点对集成测试方法、单元测试方法、逻辑驱动测试方法与黑盒测试方法开展研究,以便确保计算机软件测试的有效性,同时还对提升计算机软件测试效果的对策开展研究,以期能够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良好的测试,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故障,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地铁仓库安全对地铁正常建设至关重要,不容忽视.针对现有地铁仓库人工巡防方式存在的覆盖范围有限、反应滞后、浪费人力等问题,本文立足地铁仓库实际环境,致力于解决了无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