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网络成瘾现象是网络科技时代的负面产物,这一新的精神卫生问题给成瘾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严重影响了其工作、学习及社交等日常生活,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危害身心健康。而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均未达成共识,从而造成研究结论差异较大。本文旨在根据先进的现代测验理论—项目反应理伦(IRT)编制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为临床提供诊断工具。方法:①根据总结的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初步编制29个条目,二值评分,回答“是”为1分,“不是”为0分。条目内容涵盖了耐受性、上网渴求冲动、戒断反应、成瘾相关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学业与课余活动的负面影响等)。施测样本为济南市1400名初、高中生网络使用者。收回有效问卷963份。②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通用分析软件(ANOTE),采用双参数二值计分模型,进行IRT分析,选出符合要求的条目。③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受试者运筹特性曲线(ROC)对最终量表进行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①经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通用分析软件分析,结合临床经验,在测量误差0.1952水平,选取13个条目组成最终量表。②13个条目的区分度在1.2928-2.2859之间。③13个条目程度在0.5907-1.0035之间。④经因素分析,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3个,解释53.674%的总方差,其贡献率各为36.386%、9.522%和7.766%。因子1与各条目的相关系数在0.518-0.730之间;因子2与各条目的相关系数在0.442-0.734之间;因子3与各条目的相关系数在0.549-0.801之间。因子1的条目反映个体上网渴求、冲动及耐受等问题,命名为上网渴求与耐受;因子2的条目反映个体不能上网时的情绪改变,命名为戒断反应;因子3的条目反映长期上网对个体学习、交往、健康等的负面影响,命名为不良后果。⑤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与合理修改过的效标DSM-Ⅳ物质依赖分类与诊断标准显著相关(κ=0.857)。经ROC曲线分析,最佳划界值为5,此点的敏感度91.5%,假阳性率5.7%。结论:该量表条目质量及信度、效度均符合IRT与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