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文艺界掀起了一片红色经典改编的热潮。一批像《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和《红旗谱》这样沉寂已久的革命斗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开始再度复兴,并连续涌现出一系列关于红色经典的改编影视作品。作为红色经典的一员,《红色娘子军》也不例外,最初由刘文韶根据《琼崖纵队战史》上记载的一个女兵连的真实故事改编成报告文学,然后以此不断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书本和荧屏。而本论文就以《红色娘子军》1957年报告文学版、1961年谢晋版电影、1967年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和2006年袁军版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去深入探讨文本之间的变化与共通,理清各文本之间、各文本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文本对当时文化价值观构建的意义。(绪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文本,都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相互结合。而且艺术文本主题内容变迁的深刻,会对艺术形式的表达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笔者在对《红色娘子军》进行跨文本研究时,首先关注主题的变迁。作为《红色娘子军》最初版本的报告文学展现出对乐观革命精神的歌颂;到电影中则开始戏剧性的关注革命女性的成长,彰显出“人”的个性;而到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则成了政治思想的宣传工具,在阶级叙事中塑造出了一个个模式化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再到以顺应大众口味为目的而改编的电视剧文本中,导演则更加关注剧中娘子军作为女性的情感发展。这一章笔者将揭示出《红色娘子军》主题的变迁与不同文本的艺术形式转变以及文本所诞生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一章)创作艺术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但好的主题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来承载,而好故事又离不开人物的塑造。由于《红色娘子军》各个版本的艺术体裁和主题不同,塑造人物也各有各的不同。笔者首先分析主要角色吴琼花、南霸天、洪常青、戴红莲四人在《红色娘子军》各个版本中的人物塑造变迁,然后从电视剧文本中新增角色南洋女入手,分析其存在价值。(第二章)精神内涵的表达寄托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人物的塑造又离不开叙事情节的安排,所以接下来笔者又对《红色娘子军》不同文本的叙事策略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探讨不同文本的叙事形式变迁和符号、修辞变迁对叙事的影响,从而探寻《红色娘子》各个文本间的艺术流变规律。(第三、四章)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众的确需要重温《红色娘子军》这样的红色经典,去重新回忆那段热血沸腾、昂扬向上的时光,以此来洗濯内心的空洞。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的掀起正是为此,笔者选择以《红色娘子军》作为研究对象也是因为此原因。《红色娘子军》现存的艺术文本形式多种多种,本文只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谢晋的电影版本、芭蕾舞剧、芭蕾舞剧样板戏及新版电视剧五个文本进行研究;其中报告文学和电影文本中浓厚的革命精神、乐观理想主义深深打动着我、鼓舞着我,而其电视剧文本的改编却让人唏嘘。如今在如火如荼的红色经典改编中,像《红色娘子军》电视剧文本中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而如何让红色经典的改编真正能够缓解现代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寻找人们迷失的灵魂从而弘扬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结语)
其他文献
<正> 《伤寒论》全书于六十五条中记述了呕吐证治的内容。呕者,声物俱出;吐者,有物无声。二者既然表现不同,其病理亦必然有异。成无己言其大概云:“伤寒呕有责于热者,有责于
<正> 一关于李渔的事迹,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孙楷第先生曾从李渔的诗文集钩稽考究其生平,理出了一条脉络(见《十二楼序》)。赵闻庆先生在李渔的原籍兰溪作实际的调查,并结
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在产业资本和实业资本双轮驱动下经历了井喷并保持持续繁荣。在此背景下,2011年起上市公司和专业股权投资机构(简称“PE机构”)纷纷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目的:研究AML患者Tregs的数量、趋化及其对免疫细胞的抑制功能,并探讨导致AML患者Tregs异常可能的上游因素,阐明其在AML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为提高AML临床疗效寻找新的治疗
吴志昆的散文,以意象思维叙事寄情;以诗人的敏锐独立思考;用深邃的眼光,从生活细节挖掘闪光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展现时代风云;以杂文犀利的笔调,介入日常生活。
当前,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无水港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已引起广泛重视。传统的无水港建设主要面向内陆与海港联动,目的是为海港提供更多的
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带给人类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人与自然协调的呼唤日益强烈。广州旧城滨水地区,它处于自然水体和陆地相交的边缘地带,生态
新时期,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重视,为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然而面对学校和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国家能否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求,能否为学校和社会提供质量高、品质好的体育教师和
“公教人员”是对政府公务员和学校教职员的统称,在民国社会,公教人员是一个精英阶层,公务员是政府的执政基础,保证政府的正常运作;教职员则是政府的“智库”,为政府提供智力
高等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最终也应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测量和评定对高等教育质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