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8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出台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国际银行,_IkPF断强化资本对银行的约束,同时将资本覆盖风险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管理之中,这使得国外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中国银监会借鉴《巴塞尔资本协议》,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一方面旨在建立一个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素质,有序扩张资产规模,实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尽早达到《办法》中关于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各家商业银行都在采用各种方式提高本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
作为我国金融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自身的特点,其在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市场筹资能力等方面与国有银行存在一定差异,那么如何在保证业务发展的情况下提高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形成资本金的良性补充机制,从而根本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即为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
本文以12家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国内外多家银行的相关业务资料和数据,采用比较、排除、例证的方法,对国内外银行的各种资本补充方式,包括增发股票、配股、发行次级债、银行并购等;以及有效降低风险资产的途径,包括控制资产规模和质量,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等,做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单纯依靠外部资本市场“输血”机制补充资本,不能解决银行资本需求的根本问题。在资本充足率的刚性约束下,应强化银行经营中资本的“造血”功能。并由此引出调整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路的建议——在完善机制体制、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发展特色业务,形成品牌特征、专业优势;开拓业务品种,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不断提高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增加留存利润,最终形成银行资本的良性补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