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所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拥有农村户口而又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这些年轻人从农村进入到城市,从事各种劳动,在追寻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也为城市贡献力量。他们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更是农村和城市交流、联系的纽带。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不仅在揭示其自身特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在提高农民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理论支撑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只有精神上的彻底解放,才是人最后解放的标志。而精神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不可能通过人的臆想实现自给自足,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学习等各种方式去激发、引导和满足。这正是本文的科学的理论依据,也是进行研究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认真研读最终形成结论和观点。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供需失衡,最后提出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的实现路径。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阐述。文章认为当前社会环境下,我们想要正确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就必须深刻理解并把握马克思需要理论,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依据,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进行认真分析。深刻认识并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需要理论,积极探索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福利体系的正确构建;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各项保障机制的科学运行;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二部分对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代际差异进行了描述与研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较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相比老一代他们多数接受过培训,并且更注重职业规划;赚钱养家已不再是他们进城务工的唯一目标,也不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愿意与城市人交往,政治关注度比较高;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收入不高,因此文化开支较少。第三部分运用调查整理的各项数据、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做支撑,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与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严重缺口。并从生存环境、社会环境、制度因素等方面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供给不足的原因。文章认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居住条件简陋、文化设施供给不足、工作时间太长、缺少适合的文化产品、户籍制度的制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都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供给不足的原因。在娱乐休闲方面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观念越来越接近城市市民,但受经济条件等制约,其主流消遣方式仍然以上网、看电视等单调的活动为主;在职业发展方面上,新生代农民工渴望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报酬,但政府、企业、社会对农民工职业教育普遍投入不足;在政治参与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参加民主管理、组织生活,但多数农民工从未参加过任何工会组织。受财政投入机制和现行制度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现象十分明显,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城乡边缘化”的状态。第四部分根据新生代农民文化需求供给不足的现状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原则与路径。文章认为,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与文化需求,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要求政府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城市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民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另外要努力营造理解、尊重的社会氛围,正面宣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