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因此及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做出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脑梗死有关,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关于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触珠蛋白(Haptoglobin Hp)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少有研究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本研究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72小时之内,其中男389例,女212例,年龄26~85(66.62±11.96)岁。方法:入院后采集患者基本病史,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等。在入院第2d禁食10h后使用EDTA抗凝管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无锡市光明浊度仪厂)检测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触珠蛋白的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周后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2周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其中轻度组NIHSS评分<5分;中度组NIHSS评分5~15分;重度组NIHSS评分≥16分。比较血清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2周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出院后随访3个月,用改良Rinkin量表(modified Rinkin scale m RS)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根据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预后组(m RS评分≤2分)和不良预后组(m RS评分>2分);比较血清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与良好预后组及不良预后组的相关性。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 RS评分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医师收集记录。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水平与其2周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周后病情严重程度中轻度组451例,中度组130例,重度组20例。重度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水平(85.90±64.56)mg/L、(1860.00±91.59)mg/L高于中、轻组(31.75±47.39)mg/L、(18.56±33.60)mg/L、(1431.55±89.45)mg/L、(1262.72±82.57)mg/L,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320、4.532,均P<0.05),血清中SAA、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2周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系(r=0.282、0.137,P<0.05);3个月良好预后组490例,不良预后组1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淀粉样蛋白A、年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触珠蛋白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不足(P>0.05)。结论:1.SAA、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2周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AA、Hp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2周后病情严重程度越重。2.SAA、Hp水平及年龄与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预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SAA、Hp水平较高及年龄较大;3.SAA、年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p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