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是新时期一位极具探索精神的作家,自1981年登上文坛以来,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寓意深远的作品。莫言天才的创作力离不开其对小说空间的独特把握。同时,正如他自己所说:“场景的独特性是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1),作家通过场景来呈现空间是小说叙事最直观有效的方式,莫言也非常擅长依托特定空间进行独特的场景描写,因此对其小说中空间场景叙事的探讨很有意义。尽管当前已有部分学术论著开始关注此问题,但这些文章主要围绕单个作品展开,缺乏系统分析。鉴于此,笔者将在通读莫言作品的基础上,对其小说中空间场景的叙事艺术进行深入探究。围绕“高密东北乡”这一地域空间,莫言营造了很多具体的小说空间,其中最频繁出现的是三大类——四面开阔的广场及旷野等空间、双向开放的行进道路、封闭的“衙门”。在广场及旷野等空间中,他主要描写了刑罚、战争和集会等场景;在“衙门”空间中,他向我们呈现了监禁、游戏和饮食等场景;在道路空间中,他着重刻画人在道路中的生存奔波、血性反抗和被迫游行等场景。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在依托这些空间进行场景营构时,莫言也使用了各具特色的叙事策略。笔者将通过对这些空间场景的仔细阅读,探讨不同空间场景在叙事艺术上的差异,包括叙述视角、叙述语言等,分析其在营造叙事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艺术功能,以深化对莫言小说的理解。论文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章总体上论述莫言小说空间场景的艺术功能。首先,不同的空间场景有助于营造不同的叙事氛围。借助广场、旷野等空间中的战争、刑罚和集会场景,莫言营造了热闹喧嚣的氛围;通过“衙门”空间中的监禁、游戏等场景,他营造了阴郁闭塞的氛围,表达出政治权力的黑暗腐败;象征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空间场景则呈现出表面奋发内底苍凉的叙事氛围,契合历史苦难。其次,空间场景服务于人物塑造。广场等开阔性空间中的场景有利于塑造野性奔放的人物;封闭的“衙门”空间场景有助于塑造冷血残酷的权力主体和被压迫的权力客体;道路空间场景则凸显了人物的血性和抗争精神。最后,空间场景的营构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一来,有些空间场景本身就是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起到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的作用;二来,空间的变更、场景的切换也有利于情节更为流畅地展开;三来,对空间场景的极致描写有助于打破叙事时间,突破线性结构,调节故事进程。第二章探讨莫言小说空间场景中的叙述视角。在广场、旷野等开阔性空间场景中,莫言更善于让各种人物遵循自己的意识,自由地行动与说话,形成“众语喧哗”的多视角叙述。在道路空间场景中,动物、儿童等特异性视角的使用别具意味,讽刺性浓厚。“衙门”这类封闭性空间场景中,包括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限制叙述在内的具隐秘性的内聚焦叙事频繁出现。这都与空间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第三章分析莫言小说空间场景中的叙述语言。在热闹喧嚣的广场、旷野等开阔性空间场景中,杂糅铺排的“狂欢化”语言更为突出。象征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上,莫言借民间小人物的奔走写出百姓在历史中的沉浮,语言更具民间色彩。受益于内聚焦叙事视角的使用,在“衙门”空间场景中,他充分发挥人物的想象力,调动其内在的生命感觉,各种感觉词大量出现。同时,莫言创造性地将游戏与筵席场景置于“衙门”空间中,这本身就构成反讽,也体现在叙述语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