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p2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研究表明,p21可以调节多种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和敏感性。本文主要研究了p2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中的特征,以及p21表达水平对氯喹(Chloroquine,CQ)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通过多种生物信息数据库网站的分析和人结肠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p2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研究表明,p21可以调节多种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和敏感性。本文主要研究了p2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中的特征,以及p21表达水平对氯喹(Chloroquine,CQ)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通过多种生物信息数据库网站的分析和人结肠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验p21在CRC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2)使用sh RNA或者删除同源等位基因的方法构建p21低表达的HCT116人结肠癌细胞系,通过蛋白印迹、台盼蓝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其对经CQ处理后的细胞死亡的影响;(3)通过多种生物信息数据库网站的分析和人结肠癌组织芯片IHC染色,检验p62在CRC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分析p21与自噬相关分子p62、LC3等表达的关系。使用sh RNA分别在p21-/-HCT116细胞中敲低自噬起始相关分子ULK1、Beclin1、Atg7和Atg5等,通过蛋白印迹、台盼蓝染色、克隆形成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GFP)-LC3融合蛋白等方法,观察CQ诱导的p21-/-HCT116细胞死亡变化;(4)过表达抗凋亡因子Bcl-2或用广谱半胱天冬酶抑制剂Z-VAD-FMK处理p21-/-HCT116细胞,检测CQ处理后的细胞死亡。用sh RNA或删除同源等位基因的方法在p21-/-HCT116细胞中分别下调p53和PUMA,检测经CQ处理后细胞死亡;(5)用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预处理p21-/-HCT116细胞后检测经CQ诱导的细胞死亡比例。通过蛋白印迹检测LC3-II和观察GFP-LC3荧光,观察经CQ诱导不同时间的p53+/+、p53-/-、p21-/-和PUMA-/-p21-/-等不同基因型HCT116细胞的自噬体水平;(6)在野生型HCT116细胞和p21-/-HCT116细胞中使用抗氧化物质处理后再用CQ处理,通过台盼蓝染色和GFP-LC3荧光检测细胞死亡和自噬体,验证该过程是否与氧化应激有关;(7)将p21缺失的HCT116细胞或敲除APC的HCT16细胞种植到SCID小鼠侧腹皮下形成异种移植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Q治疗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分离出肿瘤组织进行拍照、称重和免疫组化染色,以评估CQ在体内对p21缺失的结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p21在CRC组织中表达下调,且p21低表达患者生存期更短;(2)下调p21能使CQ诱导的HCT116细胞死亡明显增多;(3)p62在CRC组织中表达增多,p21与p62的表达呈正相关。分别在p21-/-HCT116细胞中敲低ULK1、Beclin1、Atg7和Atg5等,CQ诱导的PARP裂解减少,细胞集落更多,GFP-LC3荧光斑点减少,说明CQ诱导的p21-/-HCT116细胞死亡增多需要自噬参与;(4)抑制凋亡及p53或PUMA的表达后,CQ诱导的p21-/-HCT116细胞死亡减少,说明该过程是需要p53和PUMA的参与的凋亡;(5)3-MA预处理p21-/-HCT116细胞后,经CQ诱导的细胞死亡减少。p21-/-HCT116细胞经CQ处理后LC3-II表达增多,且出现了更早和更明显的GFP-LC3荧光斑点。说明p21缺失增敏CQ诱导的HCT116细胞凋亡需要自噬体积累;(6)用抗氧化物质预处理p21+/+和p21-/-HCT116细胞后,CQ诱导的细胞死亡明显减少,GFP-LC3荧光斑点减少。说明CQ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介导的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引起p21-/-HCT116细胞死亡增多的;(7)体内实验证实,CQ对p21缺失的HCT116细胞构建的小鼠异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在CRC中,p21的缺失能增加经CQ诱导的细胞死亡。CQ通过抑制自噬活性,促进自噬小体和ROS的积累,从而增加细胞凋亡,提高在p21低表达的CRC中的抗肿瘤疗效。本研究为在p21低表达的CRC患者中应用CQ以改善疗效和预后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以“VDR/Nrf2/HO-1”通路为关键点,从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两个方面,验证大黄素通过VDR/Nrf2/HO-1通路保护脓毒症肠屏障损伤的体内外调控机制,旨在从分子层面阐释大黄素保护脓毒症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原理,以期为大黄素治疗脓毒症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1、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素低(20mg/kg/d)、中(40 mg/kg/d)、高(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的几个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导致约80万人死亡。然而,HC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肝癌对放疗和化疗并不敏感,其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和肝移植。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切除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现实中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处于疾病后期,错过了手术切除的窗口期,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分
目的奥氮平是临床上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代谢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因此探究奥氮平引起IR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招募服用奥氮平超过三个月发生IR或未发生IR(Non-IR)的患者,分别从两组患者血浆中提取外泌体(IR-exos和Non-IR-exos)并通过电镜、Western Blot、粒
目的:探究绞股蓝皂苷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分别构建了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为予以小鼠心房肌细胞系HL-1 600μM的H2O2处理12h和予以C57/B6小鼠冠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后再灌注手术。体外实验部分绞股蓝皂苷组细胞予以12.5μM和25μM药物预处理12h;体内实验部分绞股蓝皂苷组小鼠予以100mg/kg药物灌胃3d,同模型组造模后继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白术内酯III对心肌梗死小鼠心脏保护作用及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白术内酯Ⅲ对细胞凋亡、炎症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开胸手术结扎C57BL/6小鼠左冠状动脉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实验中60只小鼠按照随机的的原则被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不对其左冠状动脉进行结扎,进行开胸操作后随即缝合关闭胸腔;2)模型组,进行开胸手术结扎左前降支。3)白术内酯III组,进行开胸手术结扎
目的:截至目前,肺癌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已极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然而其疗效对于部分肺癌转移的患者仍然有待提高。异质性核糖核蛋白A1(hnRNPA1)是异质核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多种pre-m RNA的剪切相关过程。已有报道称hnRNPA1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hnRNPA1在
目的:设计制备由聚己内酯/明胶为原料的三维纳米纤维-气凝胶支架,研究其尺寸、质量、孔径分布、吸水性、机械性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探究其参与角膜缘干细胞培养体系的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明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为前驱体,结合气凝胶和热交联技术,并通过调整聚己内酯/明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与叔丁醇的比例制备了3D-1(1%)、3D-2(2%)、3D-3(3%)和3D-4(4%)四种三维纳米纤维-气凝胶支架。
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但与其发生发展相关的内在分子机制至今未明。SIX1是一种经典的发育转录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活跃,但在机体成熟后呈持续性低表达。SIX1基因的再激活和活跃表达已被证实在包括乳腺癌、肝癌等的多个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SIX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研究意在探究SIX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并探
滇池生态修复是高原湖泊生态治理的典型案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局部、传统的表征修复,主要采用植树造林、法制治污、水体置换等措施;二是转型期的边污边治,主要采取湿地建设、环湖截污、雨污分流等方法,以实现水体的自我净化;三是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从工程治理到流域治理的全方位修复,持续采取环湖截污、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生态协同修复等手段。滇池生态治理的经验显示,本土化及全球生态整体观应该成为湖泊生态修复
目的: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然而获得性耐药的出现是制约EGFR-TKI临床应用的最大瓶颈。放射治疗是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缺乏EGFR-TKI联合放疗最佳时机及分子机制的共识。前期研究发现在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