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在2014年超过50%,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城镇化是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里发生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则是首要和首先的转移要素。农村转移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开始是一个典型的受城市经济吸引而引发的经济现象,近年来,经济形势的严峻、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内部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基本公共服务不健全、转移就业、教育、住房、户籍等各问题的逐渐凸显,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阻力越发凸显;另一方面,部分已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出现回流;以及部分虽转移到城市但并未城市定居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因此,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和吸纳吉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最多的城市,其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以长春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样本,分析和着重探讨吉林省长春市转入和转出农村劳动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揭示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为推进东北农村转移劳动力、快速城镇化提供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本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为文章后续部分的研究指明方向。第二章为吉林省长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现状分析。主要分析了吉林省长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总体现状,转移人口属性分析、人口教育素质分析、转移原因分析;在总体现状部分指出:长春市的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渐扩大,转移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逐步拓宽,但大多进入劳动强度大的二三产业;人口属性分析方面:总数持续增加,但增速逐渐下滑,女性比例提高,转移多是自发性的、组织化程度低,青壮年转移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在本省;教育素质分析方面: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最大,转移劳动力文化素质还处于偏低的程度;劳动力转移原因分析方面:农村收入低和致富机会少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原因。第三章为长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分析了职业分布与职业特色,工资水平;转移人口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三个方面,其中职业分布与职业特色部分指出:长春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热力、餐饮和家政服务业、运输业、装修、零售批发等劳动力密集型的第二、三产业;工资水平与医疗保险方面: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接性,近60%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处2000-4000元,处于较低水平;而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普遍认为自己目前的工资水平较低,不足以为维持生活,希望能提高;在医疗保险方面,多数农民工没有全部缴纳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转移人口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就业的约束条件主要有行业水平、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从业时间长短。第四章为长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生存质量状况分析,主要分析了就业状态、住房状况、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五个方面;就业状态与职业情况方面,大部分的农民工并没有认为工作很好找,找工作的压力并不小,间接影响其完全脱离农村的意愿。住房状况方面,农民工的住房条件总体上来说处于较差的状态,自有住房的农民工比例太低。子女教育方面,绝大多数的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农民工负担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和教育费用仍压力较大,超过一半的农民工都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医疗保障方面,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是制约农村劳动力长期稳定转移的最主要制度障碍;面对巨大的生活、养老、医疗等压力,没有社保扶助的农民工只能自己独自承受,为此他们选择“兼业性转移”。第五章为长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土地流转的不顺畅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完全转移,针对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日益增大的城市就业压力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不高。第六章为吉林省长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指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应该立足于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实际,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制度供给层面出发构建出完善的多元协同的政策体系:政府主导建立有利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引导完善统一的城乡社保体系和标准、统筹城乡发展和农业产业化以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持续且稳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