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物原料是陶瓷的根本,是陶瓷工业的粮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近二十年来,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其中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如此庞大的陶瓷产量,使得我国陶瓷行业每年消耗的矿物原料资源已经超过一亿吨。随着优质原料(如白度高、工艺性能优良等)越来越紧缺,那么对中低品质的矿物原料进行优质化处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可行的出路。其中铁杂质在中低品质的矿物原料中属于主要有害物质,其呈现方式多样,有的呈结核状,有的呈浸染状或者网络状分布于矿物原料中。矿物原料中的铁杂质不仅影响陶瓷产品烧成后的颜色,而且还严重影响陶瓷产品的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然而目前现有的除铁技术不是处理效果不理想,就是处理的成本太高,这使得大多数陶瓷企业难以接受。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降低矿物原料中铁杂质的含量至可以正常使用的范围是现代陶瓷工业中急需解决得难题。本课题研究针对陶瓷工业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等难题,我们对东鹏陶瓷(清远)有限公司日常生产所用的某些含铁量较高的矿物原料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普仪、差热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透射电镜、XRF等仪器分析手段对矿物原料中铁、钛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具体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原料中的铁杂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赤铁矿、针铁矿等游离形式存在于矿物原料的颗粒表面;另一类则是以结构铁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原料的晶格中。接着利用高温氯化法煅烧了洲心白泥,试验了若干种氯化物盐类的高温氯化效果,最后得出了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同时最终产品的白度获得大大的提高。最后利用磁种分选法处理了生产建筑陶瓷的现成原料,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并且在此工艺条件下,使得处理后的原料可以直接用于生产高档的建筑陶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