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化”与“生活宗教化”——古代犹太教和禅宗的生活观之比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宗教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而存在的,古代犹太教(包括“圣经犹太教”和“塔木德”时期的“拉比犹太教”)和禅宗(主要指“南宗禅”)便是两个注重现实生活实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典型。古代犹太教把自身完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演化为犹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遵行上帝的律法中生活,在生活中践履宗教,从而将牛活与宗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禅宗强调反观自性,修得一种“无心”,并将这种“无心”运用到日常牛活中,把日常生活当作修行的道场,让人们以一颗“平常心”安于“当下”本真的生活,在自然无为中求得自身的解脱,同样也体现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特点,从而将生活与修行融贯为一。但是,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在处理与生活关系的过程中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说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路径,通向了两个不同的宗教归宿。本文主要从古代犹太教和禅宗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所追求的宗教归宿等三个方面对两者作了比较。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挖掘和对比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各自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古代犹太教之所以将宗教与犹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乃是基于其独特的“上帝”观念,即古代犹太教有一个神性的基础,唯一的至上神“上帝”是犹太人信仰和生活的源泉,而犹太人和上帝特殊又亲密的关系更将犹太人的生存与他们的信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对主张“心性论”的禅宗来说,根本不存在一个神性的基础。虽然它教导信徒追求“解脱成佛”,但这里的“佛”不是像上帝那样的至上神,而是一种内心的自觉,一种主观的意识。“成佛”就是“识心见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禅宗是一种宗教,不如说它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哲学。 但是,不管是设立一个外在的至上神“上帝”,还是强调人的“内心自觉”,古代犹太教和禅宗都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通过对比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对待信仰对象、经教戒律和礼仪形式的态度以及体现在生活中的修行方式等方面来考察两者在与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途径:古代犹太教因为有一个神性的基础,所以,它为人们提供的生活方式也是建立在“上帝”观念这一基础之上的。这是一种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道德行为去亲证上帝的存在、完全以上帝的律法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犹太人的生活本身就是在践履律法、修行宗教,而这种修行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由外向内”的修行。而禅宗由于强调“心性”,注重人的内心自觉,所以不假外求、不惧权威、不奉经典、不要戒律、不拘规范。禅宗的修行首先是反观心性,转变自己的主观意识,修得一种“无心”,再将这种“无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无为中获得精神的解脱。所以,禅宗的生活修行方式是一种“由内向外”的修行。显然,这与犹太教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各自与牛活相结合的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它们在注重日常生活、把宗教与牛活紧密结合的方面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是实用的宗教,不重教义,也不诉诸于纯粹理性的思辨,相反却注重日常生活的实践,主张立足于现实和现世实现人生的价值或获得个体精神的解脱。 第三部分是比较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各具特色的宗教归宿:古代犹太教将个体与民族在一个神圣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着力培养犹太人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并为犹太人设计了一种神圣而崇高的宗教归宿,强调道德牛活的价值和“有意义”;而禅宗则不同,它修行的目的是使人获得个体精神的解脱,追求一种“随顺万物任逍遥”的审美境界。所以,它特别注重生活的情趣,鼓励人们用一颗“平常心”在“当下”寻常的生活中去体味自由超脱、宁静淡远的审美愉悦。 当然,任何一种宗教都会带给人精神或心灵的超越。在这一方面禅宗最为典型,因为它追求的就是一种精神的解脱。犹太教虽然并不强调人的精神超越,它关注的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但它客观上却存在着使人的心灵或精神得以超越的因素。所以,古代犹太教和禅宗在“带给人精神或心灵的超越”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 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启示:犹太教足在借助“上帝”这一神圣的强制力量和犹太人“对律法的遵从”这种外在的形式赋予犹太人的个体生活以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的生命从俗世中提升起来,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的修行,是一个“宗教生活化”的过程;而禅宗则让人们反观自性,获得一种内心的自觉,并将这种“无心”运用于日常生活,让人们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在自然而然地感悟“当下”本真的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解脱,这是一个“生活宗教化”的过程。总之,尽管古代犹太教和禅宗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与牛活的关系,但却同样实现了与日常牛活的紧密结合,并因此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其他文献
社会历史过程是否存在像自然界那样的规律?在自然科学中,“规律”概念已有变化,规律陈述并不一定要有必然性的意味。人们对历史规律看法的也经历了从思辩的相信到批判地否定
本文从反抗客体化世界的角度,论述了别尔嘉耶夫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伦理学思想。自由是别尔嘉耶夫哲学思想的主题,也是理解他的伦理学的关键。正是基于对自由的追求与热爱,他批判了
本文以个体意识到主体意识的转变为视角来探讨近代政治哲学核心理念的形成与演变,对近代政治哲学核心理念形成的现实基础和哲学基础予以思考和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出近代主体哲学
90年代后半期,中国知识界一大批学者重提自由主义话题,欲通过对自由主义的反思、研究、倡导,在中国现代化的话语中重新审视自由思想的精神和价值,进一步反思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在自
本文认为,间接沟通是克尔凯郭尔全部生活、思想、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或风格,他的几乎全部的作品和思想本质上都是与“基督教界”深陷幻象中的人们的一种间接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和社会信息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环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虚拟社会也一样,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