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一种由多羟基取代的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化学名称为1,2,8-三羟基八氢吲哚里西啶(1,2,8-trihydroxyocta-hydroindolizidine)。苦马豆素是疯草类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动物中毒后能引起典型的神经学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头部水平震颤为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在中国,疯草主要以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为主,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广大草原,危害面积已经超过草原总面积的10%。目前,国内外鲜闻苦马豆素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毒性及毒性作用机理研究,对苦马豆素的神经毒性认识尚不清楚。本试验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以此检测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神经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疯草中毒毒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1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的建立及活性鉴定本试验所用的实验动物为24h内的新生SD大鼠,用0.125%的胰酶消化大脑皮质组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接种细胞于细胞培养板,5h后换用无血清培养液(Neurobasal),于培养3d后加入阿糖胞苷,24h后换用正常的无血清培养液,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最强是5d,用Nissl′s染色检测,加入阿糖胞苷使神经元纯度从79%提高到92%。通过试验建立了稳定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为下一步试验打下了基础。2苦马豆素对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学损伤作用的研究测定不同浓度的苦马豆素于不同的时间段对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根据毒理学研究方法测定了24h的IC50(0.8511mg/mL),筛选出三个苦马豆素浓度组(0.5mg/mL、1mg/mL、2mg/mL)作用12h作为下一步研究苦马豆素毒性作用的模型。对三个浓度剂量组形态学研究发现:随苦马豆素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细胞的胞体减小,突起也缩短,细胞密度降低,网络形成减少,这就表明苦马豆素对神经细胞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毒性作用。3苦马豆素致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神经细胞细胞核、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研究苦马豆素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随苦马豆素浓度的增加,神经细胞胞核缩小,呈新月形或染色质浓缩,严重时出现凋亡小体,核碎裂且正常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G0/G1期的细胞逐渐减少,S期细胞逐渐增多,神经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