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第八种最常见的癌症,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组织学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在几个重要方面,这两种类型的癌症的临床和分子的特性存在不同。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约31.04万,而我国占16.72万[1]。我国的华北三省是世界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经过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病可能与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营养、食管慢性炎症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近年来,食管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涉及到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作用。p16基因是一个多重肿瘤抑制基因,也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的抑制因子,参与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其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形成和发生关系密切。目的:1.P1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2.P16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淋巴结转移及吸烟、酗酒等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食管鳞癌患者102例作为实验组,食管正常组织96例作为对照组,提取标本组织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10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及96例食管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计算出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从而综合分析该组病例。本研究资料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或校正χ~2检验。结果:本组10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4.12%;96例食管正常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4.79%(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19%,无淋巴结转移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05%(P<0.05)。P16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无相关(P>0.05),与酗酒、吸烟有关(P<0.05)。结论:P16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