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西南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交汇部位,是我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卡林型金矿床,就其产状、形态和构造控制可分为断裂型和层控型两大类金矿,层控型矿体主要产于中上二叠统不整合界面间的构造蚀变体(SBT)和上二叠统地层中,矿床多为埋藏较深的隐伏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顺层展布,具多层分布特征,背斜控矿明显,主要矿床有水银洞、紫木凼(下部矿体及太平洞矿段)、戈塘、泥堡等金矿床。断裂型矿体产于背斜近轴部的断距很小的逆断层中,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主要矿床有烂泥沟、丫他、板其、紫木凼(上部矿体)等。本次选择区内隐伏矿床的典型代表—水银洞金矿床为研究对象。详细收集该区1:20万、1:5万、1:1万化探资料及239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测量资料为基础,依据构造地球化学找隐伏矿的思路,开展水银洞金矿343勘探剖面构造地球化学测量,通过钻孔岩芯详细编录,选择6个钻孔按不同岩性段采集样品,通过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查明矿床的相关元素组合关系,提取与金矿成矿有关的特征元素参数;开展水银洞金矿东段构造地球化学填图及采样,利用MapGIS软件对成矿元素含量矿化因子得分编制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结合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深部隐伏矿体的头晕及尾晕,获得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目的;结合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对应关系,选择未发现金矿而又具有Au-As-SbHg-Tl异常组合的背斜区,对未知区(者相)的隐伏、半隐伏矿床进行成矿预测。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343勘探线剖面的R型聚类分析表明Au-As-Sb-Hg-Tl-Ag-W为黔西南金矿区灰家堡背斜Au的最佳指示元素,W元素应做为尾晕指示元素。As、Sb、Hg、Tl提供中—低温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亲硫元素,指示矿体原生晕中分散硫化物的矿化;Au、Ag元素为金、银硫化物矿化因子,Ag是Au的主要伴生指示元素。表明Au矿化与浅层中—低温热液以及银矿化有关,Au、As、Sb、Hg、Ag是Au的前缘晕指示元素,W是尾晕因子。(2)343地质剖面的R型因子分析表明Au、As、Sb、Hg、Tl、Ag、W为水银洞金矿的有效指示元素,Au-As-Sb-Hg-Tl-Ag-W为与水银洞金矿密切相关的矿化因子组合。Au-As-Sb-Hg-Tl-Ag-W的因子得分等值线图显示其高得分区域与矿体位置高度耦合,该因子揭示了金矿富集的矿化信息;此外,U不适宜作为该区金矿的指示元素。(3)结合239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及343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水银洞金矿床严格受灰家堡背斜和断裂构造作用及岩性控制。灰家堡背斜控制了矿体的就位空间,断裂构造是深部热液的通道,顶底板的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形成良好的屏蔽障使得深部含矿热液沿构造通道或渗透或扩散于有利部位沉淀成矿。(4)利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对灰家堡背斜倾伏端(者相)进行找矿靶区的圈定及预测。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圈定了者相一带找矿的具体靶位,Au-As-Sb-Hg-Tl-Ag-W组合异常梯度降低方向指示了隐伏矿体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