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力是构成一个团体或组织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为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需。高等教育领域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权力现象和权力关系无处不在,深层次地影响着大学的运行和发展,也是大学改革的焦点之一。论文聚焦于学术权力保障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在当下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学术权力保障的新路径。
学术性是大学的天赋禀性,对高深学问进行理性分析、鉴别、阐述和传播是大学永恒的使命所在。独立思想、批判觉悟及理性思考是大学学术自由的精髓,学术自由的维护需要代表它们利益的权力,即学术权力。论文将大学学术权力界定为大学学术人员依托自身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等学术上的优势,在大学学术事务管理中所产生的影响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大学内部的两种主要权力形式,二者在处理大学学术事务时,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术权力对大学学术事务的影响力度和广度都是有限度和边界的,它在学术事务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决策型、部分决策型和咨询型三种。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往往会产生矛盾,化解矛盾的宗旨是适当地加强弱势权力的成长,保持大学内部多元权力的均衡。
论文考察了法、美、德、英等西方诸国和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发展简史,可以看出学术权力始终以动态的形式存续在大学中,学术权力成长之路异常坎坷,由学术人员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为学术权力的生成和保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从大学中的主要成员、学术制度和学术性组织三个方面入手,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审慎地分析了我国当下大学学术权力保障的现状。历史与现状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现有大学学术事务管理过程中,均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键是要保障学术权力适当的话语权。
论文研究了影响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的三重阻力。第一,从人的角度而言,学术人员缺乏“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性格,致使其作为学术权力主体及对象的能力存在缺陷;官本位观念在我国大学泛化,阻碍着大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在认知、情感、行为、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矛盾,二者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第二,从学术制度的角度而言,我国学术制度生成的主体呈现出较强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并缺少合理而正当的生成程序;学术制度未内化为执行者的执行行为,执行规则简单而模糊,缺乏对执行责任的刚性规定,救济途径不畅;监督模式集中表现为同质性监督,异质性权力监督机制不成熟,被监督者易于规避监督。第三,从学术性组织角度而言,主要在于独立性不强,缺乏完整的组织制度、健全的规章和程序以及法律的保护。论文对建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保障机制提出了设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的四大机制。第一,要完善大学学术人员的学术激励机制,对学术人员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性格的养成进行激励和提升。第二,要重构大学内部人际交往机制,促使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之间建立良性的信任、宽容和互惠关系,从而达成全面而积极的互动。第三,要深化大学学术制度运行管理机制,对学术制度的生成、执行和监督进行规范。第四,要改进学术性组织的自我完善机制,合理建构我国大学学术性组织结构体系,使之与行政机构各司其职,共同管理大学学术事务。论文对每项具体机制的构成因素、建构原则和可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索。
论文进而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有效运行提出了四项实施对策。第一,创新大学管理理念,以“和合”哲学为指引,重整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建立起分工合作、共生共荣的关系。第二,改进大学学术制度,论文以学术人员晋升制度为例分析了改进之道。第三,完善大学学术性组织体系,从组织规则的理性化、决策的民主化、学术人员个体素养的提升三个方面切入进行分析,同时科学调适学术性组织与行政机构在学术事务管理中的分工与合作关系。第四,寻求外部环境的支持,即寻求政治民主大环境的推动和法律制度的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