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弗雷格提出并由斯特劳森等人进一步研究发展的预设理论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预设研究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步成为学界的共识。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一些认知语言学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开始对预设进行重新阐释和研究,以期提出新的观点并挖掘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认为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根据预设触发语的理想化认知,认知语言学家倾向于将一个句子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预设和陈述信息,其中陈述为新信息,相当于图形,而预设为已知信息,相当于背景。法律语言学的兴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但是大部分都是从静态层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探索语用预设和图形背景的历史和理论背景,根据其内在关联机制,主要从动态层面分析了法庭询问语言(主要为律师和公诉人的询问语言)的预设使用情况。本文着重探讨了叙实动词、含蓄动词、状态改变动词、时间状语从句、疑问句等预设触发语的使用。在法庭中,律师利用预设的隐蔽性特征,将预设背景化,使表面看似询问焦点的话语作为图形突显出来。本文基于图形背景理论分析法庭中预设策略的使用,提出了识别并破解预设陷阱的方法,并分析了法庭询问语言中预设的功能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发现:(1)隐蔽性是法庭询问语言中预设策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2)图形和背景呈现了信息的突显程度,对于法庭参与者来说,有必要识别图形和背景信息,图形往往是用于吸引被询问者的注意力,而背景常被被询问者忽略;(3)在法庭询问中,带有预设的问话中的陈述部分相当于图形,而预设部分则相当于背景,预设和背景是具有隐蔽性的,通常是律师的真实意图所在,而陈述和图形部分只是律师掩饰隐含信息的工具。本文认为充分理解图形背景理论和预设的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为有效地分析法庭询问语言,对控辩双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完善和提高诉讼程序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