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ron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秦皇、汉武、新莽、桓灵时期的儒生为例,揭示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和国运的关系。儒生从先秦的“士”中转化而来,由秦及汉,发生了从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到受到专制体制束缚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一部分儒生失落了,而一些儒生仍然坚守儒家的道统,成为文化的血脉。第一部分,以秦始皇时期的儒生为例,首先介绍了秦始皇时期儒生所继承的道统以及专制主义的确立,而后在此背景下讨论了秦始皇与儒生的关系,由相对融洽到焚书坑儒的大冲突。第二部分,以汉武帝时期的儒生为例,首先对儒生的时代环境和武帝时期的人才政策进行了梳理。继而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了汉武帝与儒生的三种关系:一是依附型关系,如公孙弘、儿宽等;二是对抗型关系,如狄山、徐偃等;三是既对抗又一致的关系,如王绾、赵臧等。第三部分,以王莽时期儒生为例,首先介绍了儒生的政治环境,从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朝廷大门就向儒生大面积敞开。无论是博士弟子还是中央政府官员、地方官员,儒生在其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儒生大量涌入了朝廷,儒生出身的王莽在代汉和改制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儒生的大力扶持,但也遭到了反对,其二者之间演绎了合作、对抗和半依附半合作的关系。最终,由于王莽对儒生态度发生了变化,加之本人崇尚古制,以人亡政息而收场。第四部分,以桓灵时期的儒生为例,在此一时期,儒生处在一个政治黑暗,并且仕途遭到堵塞的时代。儒生为了解除朝廷之弊和解决自身的出路,无论是群体性的事件,如三次请愿运动,二次党锢之祸;还是个体性的事件,直言进谏者遭到迫害等,可以看出,此时期儒生与皇帝的关系大多表现为对抗性。结论部分,在对秦皇、汉武、新莽、桓灵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的梳理上,得出以下结论:一、儒生与皇帝大冲突的时期,一般是国家衰亡的时代,以秦始皇、桓灵时期为例;二、儒生与皇帝合作的时期,一般是国家相对兴盛安定的时代,以汉武帝时期为例。而王莽时期,以上两种情形兼而有之。因此,最终得出结论,儒生的命运与国运是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然而,儒生的命运与国运并不都是合辙的,因为儒家道统与专制皇权存在着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
其他文献
从秦朝开始直至清朝,出入人罪在法典当中均有所体现,并经历了从简陋到不断完善发展的变化过程。从秦汉开始关注概念、罪状的雏形时期,到唐宋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定型时期,再到明
心理契约是个体人格的组织化,政府文化是政府的人格化。公务员心理契约的"个性"与政府文化的"共性"的互动关系是推动政府管理绩效提升的原动力。可以将二者内在机理、耦合向
2014年2月28日、第二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开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邱志杰称该类展为"标题党的节日",本刊也于210
在浓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大曲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及变化决定了制曲过程中大曲微生物物质能量代谢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浓香型白酒风格的形成。本课题以稻花香酿酒大曲为研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特点。而视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是以“唱”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音乐专业学生建立起良好的
“学分银行”管理系统是模拟或借鉴银行存储的功能,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地点以及对学生学分积累、专业课程、网络选课、学籍等的信息化管理。“学分银行”
法律对交通肇事案件中"无名氏"死亡赔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未做明确规定,实践中存在民政局、检察机关、公安交警部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作为原告向肇事责任人
在近几十年里,自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被用于药物载体所取得的良好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载药胶束能够形成独特的核壳结构,将药物包裹在胶束的内核,对所载入药物进行保
操纵利润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企业操纵利润现象的成因、手段及社会危害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遏制操纵利润行为的具体措施
以焦家金矿床地表至 -60 m标高为重点研究区段 ,试图通过矿体赋存规律研究成果指导安全有效地回采 .通过全面地质观测、对比与综合研究 ,基本查明了该区间矿体赋存规律 ,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