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式转型”的构想,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沿着“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道路不断交替、永无止境地发展。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范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时代,它对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例如: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的科研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命科学高科技人才,我国高校的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
有鉴如此,本文研究了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总结出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的一些优点: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开放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选课方式,综合全面的教学内容等。在此基础上,与我国的两所重点高校进行了对比,揭示出我国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比如:缺乏促进个性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缺乏开放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培养目标的预设性和固定性,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课程体系封闭,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实践性教学仍然比较薄弱。
综合上述,基于生命科学范式的转换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是从教师到学生、从观念到制度、从软件环境到硬件条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建设,包括:革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多样化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保障开放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