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对策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通过其行政活动获得公众信任和认可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以社会公众对政府是否满意来衡量。公众满意政府,政府公信力就强,公众不满意政府,政府公信力就弱。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政府能力的重要指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依靠广大人民的努力奋斗和锐意进取,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我国经济增长更为强劲、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观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多社会问题凸显,如群体性事件增多、寻租腐败现象频发、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民众更为关注政府公信力的问题。  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助于打造政府治理的合法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秩序。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所有迹象都表明,我国政府公信力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而逐步降低,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这说明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已迫在眉睫。  本文从地方政府公信力入手,分析论证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呈现下降趋势的现状,指出政府诚信意识的淡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缺少规范、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行政人员的腐败以及政府信息不够公开是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认为不加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就会给给政府带来诸多危害,最后,根据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现实意义,概括总结分析了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以及其影响因素,梳理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以及用到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概况、存在问题以及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所带来的危害。  第三部分,分别从诚信意识、公共政策、政府职能、贪污腐败以及信息公开五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认为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要从深化民本思想、规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以及实行政务公开等方面做起。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分析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学位
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具有了新的特点,那就是抓紧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企业“走出去”就意味着从单纯的国内经营企业转变为跨国经营企业
随着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提出: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拟达到1800亿元,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链涉及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不同的环节。技术转移在所有环节中发挥着桥接作用,它关系着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必须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经济发达、高层建筑众多的特大城市,北京面临各种
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是城区中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在实际上负有对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市容市貌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服务、指导、督促职能
2010年,在网络的“祼婚族”“蚁旅”“房奴”等族群风靡之后,又惊现一个新生族群——“零帕族”,“零”即无,“帕”是衡量压力的单位,“零帕”是指栖身于现代社会各种角色,承载于来自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仍能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泉面对的人群,同其他红极一时的网络族群相比,“零帕族”是唯一一个成功冲出重压、自在地游走其中而不为其左右的网络族群,也正困如此,“零帕族”成为最受网友尊重的网络族群。  按网络给
期刊
随着问责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议会在横向问责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议会对预算的监督是实现议会对政府横向问责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现实当中,虽然“议会批准和监督预算
为了提高政府效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绩效管理越来越多的用在我国政府部门,但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税务组织也正经历着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且纳税人的
医疗费用的控制迄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不合理费用,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管
工业革命之后,日益恶化的居住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激增的人口、短缺的粮食、紧张的资源和恶化的环境等等诸多问题相互影响,危机不断加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