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具体目的如下:1、检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在我国高中生人群的适用性,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2、了解高中生心理韧性水平,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和家庭功能现状。3、分别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探究家庭环境因素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预测水平。4、综合研究结果,提出具体建议,供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参考。基于上述目的,本研究在对现有国内外心理韧性相关研究的汇总和综述基础上,抽取吉林地区某高中生476人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研究工具包括高中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中文修订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II-CV)。收集的资料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检验各项假设。研究发现如下:1、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中文修订版)在我国高中生人群中适用度良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高中生心理韧性现状部分: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韧性在性别,城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水平上基本趋于一致。在各年级有差异,复读班学生在“控制”维度高于高二,高三。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其子女的心理韧性存在显著差异,中等教育程度的父母其子女有着较高水平的心理韧性。3、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方面:男女生感受到来自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所不同。男生感知到的父亲和母亲的过度保护均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感受到的中等教育程度的父亲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和更少的拒绝惩罚。高中生感受到的母亲的教养方式中,随着母亲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教养趋向于更多的情感温暖。高中生感受到的父母双方教养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在情感支持维度和过度干涉维度这两个维度上,母亲都高于父亲。有55%高中生认为在家庭中,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父亲:35%,其他:10%)。高中生心理韧性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更多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较少的来自父母亲的拒绝惩罚可以促进高中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提升。来自母亲的情感支持和过度保护可以正向预测心理韧性,也就是说来自于母亲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保护有助于帮助子女提升心理韧性。4.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现状与心理韧性方面:高中生家庭亲密度与我国常模不存在显著差异,适应性低于我国常模。不同性别的高中生感受到的家庭功能存在差异,女生期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高于男生。在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父母亲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低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父母亲的家庭。高中生的心理韧性与家庭功能中亲密度现状、理想亲密度、适应性现状、理想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理想适应性,亲密度现状两个因素可以预测心理韧性8.0%的变异量,可见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和灵活的家庭适应性有助于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提升。家庭环境中父母教养方式、亲密度与适应性、父母受教育程度可以解释男生高中生心理韧性的21.2%,女生心理韧性的26.5%。综上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对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影响,女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更多。并且对男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中父母教养方式相对更为重要,一个高心理韧性的个体需要有来自父母亲的多一些情感温暖和支持保护,少一些的惩罚和忽视。高的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和应对家庭的适应性也对个体心理韧性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而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结果显示中等的教育程度(高中和大学水平)最有利于为孩子塑造良好家庭环境以提升其子女的心理韧性水平。根据研究结果为高中教师、学校及心理咨询辅导单位的实务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也为进一步开展家庭环境因素对心理韧性影响研究的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