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q21/CKS1B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预后意义及治疗策略 第二部分 多发性骨髓瘤年龄分层预后指标的权重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c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特征是遗传学异质性。1号染色体2区1带拷贝数增加[gain(1q)]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受到长期关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明确gain(1q)的预后价值,探索伴有gain(1q)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47例BDH-02/03临床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分组及生存情况。CD138磁珠阳性分选单个核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进行各临床指标、细胞遗传学异常、治疗方法与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的单因素预后分析,有预后价值的指标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阳性阈值:患者1q21的拷贝数的范围是2-9个,55.9%的患者1q21具有2个拷贝,28.2%的患者具有3个拷贝,15.9%的患者具有至少4个拷贝。Gai n(1q)患者的PFS和OS较1q21正常拷贝数患者显著缩短,分别为23.1个月比37.5个月(P<0.001),40.0个月比89.4个月(P<0.001)。1q21位点3个拷贝和至少4个拷贝的患者生存没有显著性差异,1q21大于等于3个拷贝和克隆大于20%是区分患者预后的阳性阈值。1q21拷贝数与克隆大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2、临床特征:Gain(1q)患者在性别、髓外病变和治疗选择上与1q21拷贝数正常患者没有明显区别。伴有gain(1q)的患者,≥65岁的患者略多(P=0.045),血红蛋白水平更低(P<0.001),IgD和IgA类型更多见(P<0.001),ISS 3期比例显著增加(P=0.002)。3、遗传学特征:Gain(1q)易与t(4;14)和del(13q)共同出现。同时伴有gain(1q)和t(4;14)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22.1个月和38.8个月;同时伴有gain(1q)和del(13q)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21.5个月和36.5个月。以上两种共现方式的患者,生存较无t(4;14)或del(13q)共现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gain(1q)与del(17p)无共现性,两者双阴性、单阳性和双阳性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5.0个月、23.9个月和15.9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89.4个月、50.1个月和31.0 个月(P<0.001)。4、治疗选择:Gain(1q)阳性患者,移植组中位PFS为43.7个月,中位OS未达到,未移植组中位PFS为25.3个月,中位OS为36.5个月(P=0.027,P<0.001)。非移植gain(1q)阳性患者,沙利度胺与硼替佐米治疗亚组长期生存无显著性差异,患者不额外获益于硼替佐米。硼替佐米治疗<6个月组患者的中位OS为41.4个月,≥6个月组患者的OS为66.2个月(P=0.091)。[研究结论]1.Gain(1q)是MM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1q21/CKS1B拷贝数大于等于3个和克隆大于等于20%是合理的区分患者预后的阈值。2.Gain(1q)与t(4;14)和del(13q)具有共现性,发生共现的患者较无共现gain(1q)患者预后更差。硼替佐米可克服t(4;14)而非gain(1q)患者的不良预后。在硼替佐米治疗时代,gain(1q)的价值可能比t(4;14)更重要。3.Gain(1q)阳性患者推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硼替佐米较沙利度胺对改善gain(1q)患者生存并无优势,延长硼替佐米疗程亦不能显著增加生存受益。[研究目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年龄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目前MM的预后分层体系普遍没有纳入年龄指标,因此需要对现有预后分层体系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多种淋巴系统肿瘤的发生与造血系统衰老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MM患者在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将年龄纳入预后分层体系的可行性,并评价年龄分组预后指标的权重变化。[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47例患者病历资料,单因素连续变量显著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法精确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绘制中位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曲线,生存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危险因子可解释变异度采用Stata/MP 16.0(Stata Corp.,TX,USA)软件进行分析,str2ph模型计算R2值,生存风险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1]。所有统计差异以P<0.05为界判断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研究结果]1、患者基线特征:778例资料齐全的患者中,59.5%(463/778)的患者小于或等于60岁,31.4%(244/778)的患者为61-70岁,仅有9.1%(71/778)的患者大于或等于71岁。三组患者的中位肾小球滤过率分别89.1、74.0和66.4ml/min(P<0.001),并随年龄逐步降低,同时患者β2微球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01)。因此,ISS分期3期患者的比例也随之增加,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71岁患者ECOG PS评分更高,3-4分患者占五分之一,是≤60岁患者的2倍。高危IgH易位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三组中分别是25.4%、21.3%和14.3%。Gain(1q)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三组中分别是43.9%、47.1%和54.8%,del(17p)和del(13q)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不明显。2、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预后:≤60岁、61-70岁和≥71岁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6.3个月、32.6个月和23.1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86.2个月、60.7个月和34.9个月(P<0.001)。3、不同年龄组高危因素的权重:随着年龄升高,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个数所占权重变化不大,在各个亚组均占50%左右。ISS分期所占权重随年龄升高逐渐减小,在≤60岁组、61-70岁组、≥71岁组的权重分别为36%、27%和14%。而ECOG PS评分所占权重随年龄升高逐渐增大,在三组中的权重分别是10%、17%和36%。4、不同年龄组高危患者的治疗:患者的治疗反应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60岁、61-70岁、≥71岁组患者的治疗总反应率分别为90.2%、81.9%和69.2%(P<0.001)。肾功能受损或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2个的高龄患者,获益于硼替佐米治疗的幅度高于相对年轻患者。[研究结论]1、年龄在MM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以60岁、70岁为节点可将患者分为危险度随年龄变化的三组,经过ISS分期、LDH、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个数调整仍保留独立预后不良意义。2、随年龄增长,ISS分期的效果逐渐下降,患者体能状态对预后的影响逐渐增强,应考虑将其纳入老年患者的危险分层。3、老年高危患者更多获益于硼替佐米,应积极选用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有关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治疗方法的探索、创新研究已有许多相关文献报道,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部分耳再造术依然是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由于其自身复杂的结构特点、残耳软骨量及皮肤量的差异,治疗方法上可有多种选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根据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严重程度不同,其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机有着明显的差异。本课题拟对临床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得到一个相对详细、个
研究背景:Claudin-7是细胞间紧密连接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其在肝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促进了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然而claudin-7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明确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laudin-7的表达情况,评估claudin-7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影响,并对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分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底物8样蛋白3(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kinase substrate 8-like protein 3,EPS8L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晚期肝癌系统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关于HCC的RNA-seq数据,得到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使用短发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囊上皮原发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胆囊癌恶性程度非常高,对常规化疗较不敏感,目前临床上可用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很差。因此,通过对胆囊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发现高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超级增强子(super-enhancer,SE)是基因组上有很强转录活性的增强子簇,通过富集大量的转录因子、
[中文摘要]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恶性肿瘤启动侵袭和转移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EMT过程而导致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异质性也给基于上皮型抗原的CTCs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挑战。虽然有证据表明基于EMT标志物的CTCs异质性与疾病进展相关,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尚无统一的参
(第一部分)背景及目的支链氨基转移酶 1(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transferase 1,BCAT1)通过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转氨代谢反应增加肿瘤代谢及增殖活性,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研究提示BCAT1及CD133在肝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预后指导意义,而在乳腺癌中与
研究背景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是临床分期系统。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公认的观察宫颈癌病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宫颈癌病灶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形态,妇科查体不能观察病灶全貌而MRI不能直观的观察病灶,
背景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既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疾病,也是获得性低磷性骨软化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全球共有约500例的报道。其致病原因为身体某处的肿瘤分泌过多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从而引起低磷血症、骨软化症导致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等。绝多数患者在完整切除肿瘤后,可使疾病治愈
研究背景及目的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9%。胰腺癌难治的根源是其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早期诊断困难以及辅助治疗手段的缺乏。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寻找相关治疗靶点一直是胰腺癌的研究热点。Cripto-1又称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是表皮生长因子EGF-Cripto-1/FRL1/Cryptic(EGF-CFC)基因家族成员之一,Cripto-1蛋白在胚胎早期发育尤其是干细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国内癌症致死病例中排名第三,全球第四大癌症死因。经验性靶向药物治疗是针对进展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肝癌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患者之间存在高度的个体间异质性,不同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疗效差异巨大,针对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新模式势在必行。当前,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体(pa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