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胰腺癌是临床表现隐匿、进展迅速、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其预后极差、生存率极低。其生物学特点是:易侵犯神经、血管、淋巴结及转移率高,加之解剖位置深在、隐蔽及缺乏特异性标记物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等特点,易发生胰腺癌复发和转移。临床上确诊时75%以上患者己属中晚期,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低,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总的术后5年生存率在5%左右。人体正常的体细胞是恒定的DNA二倍体或四倍体细胞,当受到致癌因素刺激时,DNA可以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细胞DNA质和量的异常,成为DNA含量异常增加或减少的肿瘤细胞,即DNA非整倍体细胞,也称异倍体细胞。国内外研究证明,如果DNA含量发生微小的异常变化,就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因此,测量和分析细胞核DNA含量以及DNA倍体,对胰腺癌组织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及疗效的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必须经历两个过程:(1)肿瘤细胞穿过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 ECM)与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 BM)组成的屏障:(2)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肝素酶(heparanase, Hpa),也称作乙酰肝素酶或类肝素酶,是近年来发现并克隆成功的一种糖苷酸内切酶,它能够降解BM和ECM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i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成分,并释放和激活与HSPG结合的各种因子,现有研究表明,人类多种肿瘤均有较高水平的肝素酶表达,且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腺癌组织中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同时检测同一标本中Heparanase1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胰腺癌组织中DNA含量、Heparanase1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DNA含量与Heparanase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为研究胰腺癌的临床和生物学行为、进行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胰腺癌细胞的DNA含量及增殖活性,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同一标本石蜡切片中胰腺癌组织以及正常胰腺组织Heparanase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eparanase1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组织分化以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DNA倍体异倍体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分化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异倍体检出率在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期细胞比率(SPF)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在TNM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指数(PI)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在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胰腺癌组织中DNA倍体异质性及增殖指数能有效地反应肿瘤的增殖情况和恶性程度,并且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2. Heparanase1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组织分化以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3.高表达的Heparanase1基因联合细胞周期的DNA异倍体以及高PI值常提示胰腺癌的低分化和高转移能力,有可能作为预测胰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