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经筋刺法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及实用价值,旨在为治疗本病寻找更为有效治疗方法和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和延长运动生涯。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体院运动员,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沴断标准、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62例腰肌劳损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经筋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经筋刺法组在经筋理论为指导下,以“以痛为腧”为原则,采用局部多针法针刺局部痛点及筋结点;针刺组采用辩证循经取穴。两组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受试者的临床体征、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及腰椎活动度等多项指标的变化,并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本研究共完成受试对象62例,治疗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情况、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临床体征积分、腰椎活动度评分、腰椎功能活动评分(Oswestry)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在VAS评分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评分较前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的积分有显著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经筋刺法与针刺法对受试者疼痛程度方面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经筋刺法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3.在腰椎活动度评分改善上,治疗后两组评分较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筋刺法与针刺法对受试者腰椎活动度均有较好的改善,且两组疗效差别不大。4.在临床体征积分方面,治疗后经筋疗法组和针刺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筋刺法组较针刺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筋刺法与针刺法对受试者临床体征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且经筋刺法优于针刺法。5.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筋刺法与针刺法对受试者腰部功能活动改善均有较好作用,且两组疗效差别不明显。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对气滞血瘀型运动性腰肌劳损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经筋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运动性腰肌劳损的总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法。3.经筋刺法能明显改善运动员腰肌劳损疼痛症状及伴随临床症状,而且疼痛缓解的程度优于针刺法。4.经筋刺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易于推广,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