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集成亚波长模式复用光子器件及其逆向设计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通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迅猛发展,基于SOI平台片上光互连作为一种更有前途和吸引力的技术用来缓解通信瓶颈、满足日益增长通信容量的需求,并且由于其大传输容量、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硅基集成模分复用技术使我们能够利用单载波多个空间模式为独立的信道来传输数据信息,为解决单一波分复用带宽不足的严峻问题提供了新的极具吸引力和有效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波导硅多模器件尺寸较大,严重限制了单片高密度集成模分复用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逆设计方法由于可以在亚波长尺度上灵活地折射率剪裁和超强的光场操纵能力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它可以用来实现超小型、高性能、多功能的片上集成光子器件。
  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层面,光子器件逆向设计方法仍面临两个基础的关键挑战亟待突破。在理论研究和优化方法上,当前逆向设计方法由于缺乏清晰的理论模型,逆向设计的初始图案、区域大小、特征尺寸选择具有盲目性,优化过程随机盲目,优化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工艺制备中,当前逆向设计器件结构形状极为形状随机,刻蚀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迟滞效应,工艺可制造性差,是集成光子器件逆向设计迈向应用的巨大障碍。本论文聚焦围绕着逆向设计共性科学问题和亚波长模式复用光子器件开展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研究进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本论文提出并建立了一套硅基亚波长光子集成器件逆向设计的物理模型、高效优化方法及工艺制备的研究体系。首先,建立了集成光子器件的亚波长等效理论模型,提出了基于亚波长等效模型的集成光子器件逆向设计的新机制,采用光子学理论预测逆向设计器件的高性能初始图案和极小化拓扑结构,完成了光子学理论辅助数值优化的逆向设计新算法,通过克服常规逆向设计优化算法的盲目性,实现了超小型、高性能集成光子器件的高效率逆向设计;其次,在工艺制备上,本论文提出并采用“类光子晶体”的数字型亚波长结构,从机理层面抑制了“自由形态”亚波长结构迟滞效应带来的随机工艺误差的影响,克服了逆向设计的复杂结构集成光子器件的制备工艺瓶颈,为超小型、高性能的逆向设计集成光子器件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在这个研究体系下,本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系列超小型、超高性能、工艺制备鲁棒性的硅基集成亚波长模式复用光子器件。
  (2)提出并实验制备了超小型基于亚波长非对称Y分支的逆向设计的硅基集成模式复用器。首先建立了等效理论模型,突破尺寸受限,利用理论辅助的逆向设计方法,并引入人为预设初值,来减少逆向设计的随机性,提高设计效率和器件性能。然后利用在亚波长尺度超强的光场相位调控能力,实现了超大分支角的亚波长Y分支新结构,极大地减小了器件尺寸。本论文分别在2.4μm×3μm和3.6μm×4.8μm尺寸内实现了硅基亚波非对称Y分支双模复用器和三模式复用器,其相比传统波导模式复用器均缩小了两个数量级,在超大规模超高集成度的片上模式复用系统有极大潜在应用价值。
  (3)提出并实验制备了基于“零色散”亚波长MMI的逆向设计的硅基集成双模波导交叉连接器。首先,建立了基于数字式亚波长MMI的等效物理模型,突破色散导致尺寸受限,然后利用理论辅助的逆设计方法,根据亚波长MMI等效模型预先设定尺寸大小和初始图案等,采用人为预设初值来减少逆向设计的随机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器件性能。所制造硅基亚波长双模式交叉连接器的插损小于0.6dB,串扰低于?30dB,尺寸仅为4.8×4.8μm2,相比传统波导模式复用器均缩小了两个数量级。
  (4)提出了并实验制备了三种光传输链路的硅基集成亚波长多模光子器件:偏振旋转器、双模功率分配器和多模弯曲波导。提出并实验制备了一种超小尺寸超高消光比单步刻蚀的亚波长非对称波导逆向设计的偏振旋转器,其器件尺寸1.2μm×7.2μm,在1530nm到1590nm波长范围内的测量插损小于0.7dB,偏振消光比大于19dB;提出并实验制备一种基于轴对称三分支波导的宽带双模3dB功分器,其器件尺寸仅为2.88μm×2.88μm;同样提出并实验制备了一种基于亚波长非对称Y分支多模弯曲波导,分别在3.6μm×3.6μm和4.32μm×4.32μm尺寸内实现了双模弯曲波导和三模弯曲波导。所提出的逆向设计方法使亚波长光子器件的尺寸比传统器件减少了两个数量级,将在优化设计下一代集成光子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通信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支撑城域网和局域网的短距光纤通信网提出了新的考验。高速直接调制分布反馈(distributed feedback, DFB)激光器作为短距光纤通信网的核心器件,在高速化和低成本的两个发展方向上都急需进一步突破,来满足短距光互联网络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低成本、高性能的直接调制DFB激光器,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针对DFB激光器的物理模型中涉及的主要物理过程进行讨论,分别阐述了这些物理过程相对应的理论模型
电磁超表面是由多个亚波长电磁谐振天线单元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平面结构阵列。不同于传统的光学器件,电磁超表面是利用谐振天线单元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所引入的相位突变来操控电磁波的波前、偏振和振幅。通过精细地控制天线单元的形状、尺寸、方向以及排布等,超表面就可以任意地操控电磁波,这为实现小型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的光器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虽然目前有关超表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不对称传输、超透镜、类电磁诱导透明以及多功能超表面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偏振态是电磁波的基本属性之一,基于超表面的偏振器
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因其在微波、太赫兹、光波等频段独特而新颖的响应特性,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在于,相比自然材料,超材料和超表面的电磁响应特性不仅与其构成物质本身的物理化学成分有关,更与单元结构的构造和排布方式有关。通过结构的特殊设计,超材料和超表面几乎可以实现电磁波的振幅、相位、偏振等的任意控制。相比三维结构的超材料,二维结构的超表面集成度更高、制备工艺更简单,因而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超表面从功能上主要分为梯度超表面和共振超表面两类,以光波频段为例,梯度超表面主要用于对传播光束的波前进行灵活调控,丰
光纤中的随机分布式散射效应,包括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是影响光纤传输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光放大、光纤链路和系统性能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在光纤随机散射效应的应用场景中,一般采用传输的光作为光放大、光链路监控、光传感的媒介,光纤随机散射的时间随机性和空间随机性都会对相关光传输系统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于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光纤中某些地方的总光功率往往很高,很容易在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下产生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系统中引发新的光学现象。
  现有光纤随机散射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因具有优异的电、热、化学稳定等性能,在高频电子、油水分离和表面自清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PTFE表面能极低、附着力差,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区域选择性好、效率高、柔性化程度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能。当前激光改性PTFE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超短脉冲(如飞秒量级)和短波长(≤300nm)激光上。皮秒和纳秒激光因成本相对较低、易维护,已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PTFE表面物理、
铅卤钙钛矿因具有可溶液法制备、光色纯度高及缺陷容忍度高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发光材料。然而,现阶段基于铅卤钙钛矿制备的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PeLED)器件的性能与工艺成熟的LED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仍有较大的差距,其效率及寿命依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低维钙钛矿由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更有利于制备高性能的LED器件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首先制备了准二维及零维钙钛矿材料,并优化其光电性能,进一步制备了高效的PeLED器件。具体工作如下:
高功率单模掺镱光纤激光器凭借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结构紧凑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和军事国防等领域。随着输出功率不断攀升,非线性效应(NLE)和模式不稳定(TMI)效应成为制约其功率提升的最主要因素。采用基于模式控制技术的大模场掺镱光纤可从根本上实现NLE和TMI效应的同时抑制,然而目前国内高性能的掺镱光纤仍然主要依赖进口,特殊结构的大模场掺镱光纤更是因军事敏感被国外禁运。本文围绕基于模式控制技术的大模场掺镱光纤,从优化光纤制备技术入手,以自建高功率光纤激光测试平台为基础,验证各模式控制技术对激光器N
近几十年来,二维和三维的超分辨光场和光诱导磁化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在光存储、粒子操纵、超分辨成像、全光磁记录和荧光成像等各个领域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进一步扩展这些超分辨场应用的关键就是使其达到极端的尺寸并且在尺寸、自旋和偏振等方面实现可调节。本文从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理论出发,通过选取入射矢量光和聚焦系统,实现了对聚焦光场和光诱导磁场在各方面的调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本文用球面镜产生了纵横比在2000以上的光诱导磁场。对于球面镜这种大像差聚焦系统,不同径
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是一种光学非线性效应,在窄带光学滤波、分布式传感、微波光子学、激光器制造、快慢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增益谱特性如增益峰个数、增益大小、频带宽度和偏振稳定性等直接影响上述应用系统的性能。本论文针对集总式窄带光学滤波和分布式温度应变传感两个应用领域围绕光纤中SBS增益谱操控方法展开了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了SBS效应的物理过程,基于声模与光模的本征值方程和SBS效应的耦合振幅方程组,分析了影响声
生化生理传感器在医疗诊断、健康监测、病原追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对人体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光纤传感器因其体积小、灵敏度高、复用能力强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广为人知,并在过去十年中被广泛用于生化生理传感。微纳光纤是一种直径在几百纳米到十几微米之间的光纤波导,相比普通光纤具有更大比例的倏逝场,可通过倏逝场与外界环境直接相互作用。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微纳光纤成为进行生化物质检测和生理参数监测的优良平台。
  本论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人体中葡萄糖、大肠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