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役被动句最基本、最重要的意义是表示动作主不是通过自身的意志决定进行与否,而是表示在他人的外力影响下被迫进行的行为和动作。所以,由被役态的意义定义可以得知,作为被使役者的主语,一般都是具有意志的有情物。无情物几乎很少被用于此意义下的被役态。例如「子供が働かされた」是成立的。而「花が咲かされた」则不成立。这一点,仅从被役态的意义定义层面来看,似乎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但是,从语法构造上来看,似乎又很难能看出有什么不同。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惊奇地发现日本语言学家井上和子有如下论述。即“将使役句变成被动句的时候,从句的宾语不能成为被役句的主语。但是,从句的主语可以成为被役句的主语。”同时,另外一位语言学家影山太郎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即“因为非能格自动词的主语在句子的深层构造上仍然处于主语的位置,所以非能格自动词的主语可以成为被役句的主语。与此相对,非对格自动词的主语在句子的深层构造上处于目的语的位置,所以不能成为被役句的主语。”由此可见,两位学者的观点极为相似。同时为解释为何「子供が働かされた」成立,而「花が咲かされた」不成立找到了理论根据。其实,那是因为「働く」被认为是非能格自动词,它的主语「子供」是有情物,在句子的深层构造上处于主语的位置。而「咲く」被当做非对格自动词,其主语「花」是无情物,在句子的深层构造上处于目的语的位置。这就是为何有情物可以做被役句的主语,而无情物几乎不可以做被役句的主语这一语法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且,他们的理论在语言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不论是井上的理论,还是影山的理论,还是其他学者的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着和语自动词展开的。然而,涉及到汉语动名词有关非能格性以及非对格性的研究几乎为零。为此,笔者决定拟以二字汉语动名词作为研究对象,从非能格性和非对格性的角度来探讨了汉语动名词被役句的主语是否也存在有情物可担当,无情物不可担当的这一语法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