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2012年12月,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依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业务活动关键风险点存在漏洞等。如何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通过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有效性展开检查和评价工作,一方面可以防范经济活动风险,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有利于持续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促使内部控制在单位内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不同主体回顾了国内外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出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比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异同,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次,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各个要素及相关关系,并据此构建评价体系。然后,选取评价指标,设计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M区行政事业单位为例,根据构建的评价模型,结合调查问卷,对M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找出其在内部控制建设上的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即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重视风险管理、加强对经济业务的控制、提高信息化建设、强化内外部监督作用。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