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酚酸类作为当今天然产物中研究前景广阔的物质,其抗氧化性、抗癌、抗炎活性等对很多癌症、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生物效应,砷类物质因其对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砷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会滞留一部分在肝脏内,所以研究该类物质对肝脏线粒体的生物效应是必须的。而且大部分的研究多聚集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对于亚细胞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主要停留在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的状态,药物对线粒体作用的具体机制,却没有明确的阐明。线粒体作为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了解其变化,对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为后续的临床使用奠定基础。该论文研究了氧化白藜芦醇、三乙酰基间苯三酚、PDT-BIPA(简称:有机胂)三者对大鼠离体肝脏线粒体的影响及其机制。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线粒体与几类疾病的关系,对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可能造成线粒体损伤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酚酸类物质的种类、研究进展、优点进行概括。第二章研究了氧化白藜芦醇对离体线粒体功能和结构的作用,结果显示它可以引起线粒体H+/K+渗透性增强,基质肿胀,膜电势坍塌,呼吸功能受阻,从而膜流动性减弱,但同时ROS仍略微降低。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氧化白藜芦醇能够改变线粒体内膜的渗透性,线粒体呼吸耗氧能力减弱,抑制了state 3,从而影响ATP的合成,降低呼吸控制比。通过机制实验,加入环孢菌素A和一些Ca2+相关保护剂,得出氧化白藜芦醇是由Ca2+介导线粒体膜渗透性转换孔开放而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第三章研究了三乙酰基间苯三酚对离体线粒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它可以引起线粒体H+渗透性增强,复合物Ⅱ和Ⅳ活性增加,呼吸功能受阻,呼吸控制率降低,ATP形成略微降低,膜电势缓慢坍塌,但同时ROS仍略微降低,产热无明显影响。加入羧基苍术苷后,膜电势坍塌现象得到减缓,state 4耗氧速率也得到部分抑制。从以上几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三乙酰基间苯三酚能够改变线粒体内膜的渗透性,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发生解偶联,state 4被强烈刺激,state 3耗氧被轻微抑制。通过机制实验,加入羧基苍术苷得出:三乙酰基间苯三酚对线粒体形成了一种温和的脂肪酸解偶联机制。第四章研究了有机胂(PDT-BIPA)对离体线粒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它可以引起线粒体H+渗透性增加,基质肿胀,膜流动性削弱,复合物Ⅱ和Ⅳ活性略微增加,呼吸功能受阻,呼吸控制率降低,ATP形成降低,膜电势坍塌,产热量减少,产热时间延迟,最大产热时间也相应延缓。加入环孢菌素A、二硫苏糖醇和一些Ca2+相关保护剂后,肿胀得到部分抑制,而其他巯基类抑制剂(NAC和α-硫辛酸)却没有保护效果。从以上几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PDT-BIPA能够改变线粒体内膜的渗透性和膜蛋白构象,线粒体呼吸功能损伤,state 3耗氧速率被抑制,对线粒体造成了代谢损伤。从机理实验得出,PDT-BIPA部分是由攻击蛋白巯基和Ca2+介导线粒体膜渗透性转换孔开放而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第五章总结了硕士期间工作,并探讨了该工作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