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率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按照术前或术后是否接受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治疗,患者分为三组。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比较各组间的总体生存率及分析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共计215例,其中男性180例(83.7%),女性45例(16.3%),平均年龄52±11岁。术前接受NAs治疗的患者51例,术前未接受NAs治疗的患者164例。术前接受NAs治疗的患者和术前未接受NAs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2±11岁、50±8岁。手术前后均未接受NAs治疗的患者87例,术后开始接受NAs治疗的患者77例,手术前后持续接受NAs治疗的患者51例。手术前后持续接受NAs治疗的患者,其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前后均未接受NAs的患者(P=0.036)。术后开始接受NAs的患者,其总体生存率也高于手术前后均未接受NAs治疗的患者(P=0.044)。而手术前后持续接受NAs治疗的患者与术后开始接受NAs治疗的患者之间总体生存率并没有显著差别(P=0.44)。男性,HCC分期晚(Ⅰb、Ⅱa、Ⅱb、Ⅲa),术后未接受NAs治疗,术前ALB水平低,术前HBV DNA≥10~4copies/ml是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确诊HBV相关性HCC时尚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仍可从术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男性,HCC分期晚(Ⅰb、Ⅱa、Ⅱb、Ⅲa),术后未接受NAs治疗,术前ALB水平低,术前HBV DNA≥10~4copies/ml是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归芪护心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雌二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门诊就诊的射血分数保留性
图数据是大数据时代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在各种场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社交网络、蛋白质交互网络、合作关系网络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图数据上的模式挖掘,研究目的是实现从图数据中挖掘频繁近似子图。目前在频繁子图挖掘领域的工作已经有很多,然而已有的工作要么没有考虑子图与其出现的相似程度,要么在考虑相似程度时忽略了候选子图大小对相似程度的影响。然而,根据人的感知,不同大小的图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容错性,类似的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数据采集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在医学、机械、工业生产等领域,已经不再仅仅监控单一数据,而需要针对高维数据流(Highdimensional Data Stream,HDS)
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磁性测量设备,对VSM特性的分析研究主要关注灵敏度和信号稳定性,而这两方面的性能均涉及到灵敏函数这样
超临界水堆(SCWR)是GIF推荐的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唯一的水冷堆,其与现在的第二、三代水冷反应堆有良好的技术延续性。然而,超临界压力下,流体在拟临界点附近的物性剧烈变化,导致
本论文制备了一种吡啶基官能团化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L。通过L与铜盐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新型的Cu(I)配位聚合物:[Cu2LBr2](1)和[Cu2L2Cl2]·2CH3OH(2)。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单晶
在核电厂运行实践中,多次出现了由于操纵员疏忽或操纵员与反应堆工程师之间的不良接口问题所导致的反应性异常运行事件。尽管在多重反应堆保护系统的作用下,不大可能出现堆芯
近年来,时滞对于研究物种发展模型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使得模型与结果更加具有实际价值.本文考虑在三块离散区域上的物种自由扩散及带有时滞影响的发展模型.在考虑了环境对物种的制约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证明出对于任意非零非负的连续初值,方程存在唯一的全局解,并且解保持非负性.对于该系统,我们证明出当扩散系数d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唯一的正常值稳态解,并得出存在τ_0>0,使得对于任意的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HFpEF的影响,通过中医症候积分、血浆NT-proBNP浓度及MEE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并为HFpEF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将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HFpEF(气虚血瘀型
随着小麦染色体倍性增加[二倍体(2n)→四倍体(4n)→六倍体(6n)]和六倍体小麦新老品种替代,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基本上遵循密植增产的轨迹。然而,学术界对小麦演化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