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经历了第二次转向,即文化转向。这次转向是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人们开始关注翻译活动中的政治、社会及历史等文化的层面。而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主义性别作为基本切入点,将触角延伸到了语言文化领域,并导致了女性主义翻译的诞生。女性主义于上世纪80年代被引介到中国,但是直到2000年国内才有学者开始注意到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中国并不像西方国家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妇女的解放只是社会变革的副产品,一个对封建思想抗争的象征。另一方面“忠实”在中国翻译界根深蒂固,中国的女性译者并不像西方女性主义那么积极地区颠覆传统,对她们来说,“忠实”还是首要的原则。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女作家之一。她曾经翻译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一些她自己的作品(《金锁记》和《怨女》等)。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她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和散文等做过很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她的翻译作品。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国翻译领域中一个很典型的译者,因为她的翻译作品不仅涉及到语际翻译,还包括语内翻译和自译。所以,应该对张爱玲的翻译作品进行等深入的研究。张爱玲的翻译成就一向被文名所遮,但是她的翻译确实别具一格。与西方女性主义的翻译相比,她的女性主义翻译更是以女性主体为基础的。根据Flotow总结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三个翻译策略,分别是前言和注脚,替代及“劫持”。张爱玲的翻译作品《金锁记》、《怨女》、《老人与海》等,其文本就是通过这三种翻译策略达到她以“女性意识”为目的的翻译效果的。本文试着就张氏的这几个自译作品为研究文本,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是Flotow的Gender and Translation)为翻译理论基础,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来说明张在其自译作品中,对文本采取的以女性翻译干预来达到她的女性意识为的目的,通过对《怨女》、《金锁记》的反复翻译来表达她追求女性主体体认的努力。文本第一章阐述了女性主义起源催生了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借助于解构主义理论并融合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成果重点分析了女性翻译理论的本质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张氏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理念,以及形成其女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张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做了简单的阐述;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她的女体意识的产生及表现。第三章以张的名作《怨女》、《金锁记》为文本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张的女性意识都是与西方女性翻译家一脉相承,使用的都是相同的策略。同时以张氏的女性意识为主体的翻译模式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其他的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她的女性意识的策略就是用了增补、写前言和劫持,并提供大量的事例予以证明。最后在总结中指出了该研究的重要性及对未来此研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