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和掌握贵阳市云岩区学龄前集体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现状,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引起儿童孤独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孤独症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以云岩区的60家幼儿园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抽取12家幼儿园3211名学龄前在园幼儿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1741人,女1470人。调查采用CABS量表进行筛查,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两名儿科神经专科主任医师依据DSM-Ⅳ中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对可疑对象进行确诊。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资料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描述,民族别和性别间患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以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孤独症病例和在贵阳市两家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共114名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来自云岩区办学规模相当的三家幼儿园的经体检为健康的137名在园幼儿作为对照组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工具为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自制的儿童孤独症影响因素调查表。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贵阳市云岩区城市学龄前集体儿童孤独症流行情况 共调查在园集体幼儿3211名,其中男1741名,女1470名;汉族2505人,少数民族706人。年龄范围在2.03-6.95岁,平均年龄为(4.52±0.93)岁。筛查出可疑患儿14人,确诊7人,患病率21.80/万,95%CI(13.80/万,33.20/万),患儿全为男性,无女性患儿。少数民族1例,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患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年龄范围在3.3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0.62)岁,各年龄段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没有统计学意义。7例患儿中,1例在此前有过就诊经历,就诊率为14.29%。 2、儿童孤独症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共收集儿童孤独症病例114例.其中男103例,女11例,年龄范围2.01-8.76岁,平均年龄为(4.75±1.59)岁。对照组入选健康幼儿137人,其中男78例,女59例,年龄范围2.09-6.31岁,平均年龄(4.43±0.96)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ˊ=1.91 P=0.06)。病例组中调查双生子4对8人,双生子同病率50.00%,MZ同患率为66.67%。有家族精神疾病史(OR=11.29,P=0.00);孕早期超声波接触史(OR=3.12,P=0.00)、先兆流产史(OR=6.79,P=0.00)、孕早期病毒感染史(OR=4.72,P=0.02)、新生儿期有并发症(OR=6.45,P=0.00)、出生后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史(OR=5.36,p=0.04)、父亲性格(OR=11.97,p=0.00)、母亲性格(OR=6.19,p=0.00)、3岁前平均每日睡眠时间(OR=0.33,p=0.00)以及睡眠质量(OR=0.48,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贵阳市云岩区2009年城市学龄前集体儿童的孤独症患病率为21.8/万,患儿全为男性,无女性患儿,患儿就诊率低,为14.29%。 (2)结果提示遗传易感因素依然可能是影响儿童孤独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3)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母体孕早期有病毒感染史、出生时合并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过先兆流产以及在孕早期超声波接触史可能加大了儿童孤独症的患病风险。 (4)父母亲性格内向以及在3岁以前罹患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加大儿童孤独症的患病风险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 (5)保证幼儿在婴幼儿时期正常的睡眠结构则成为降低儿童孤独症发生发展风险可能的保护性因素。 (6)如存在家族精神病史的情况下,孕早期超声波接触史、病毒感染史、新生儿期并发症以及父亲性格内向等因素均可与之发生联合作用,其强度将远高于各个独立因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