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化媒体中公共议题构建主体的多元化,议题生成方式的多路径,使其呈现出多极、网状并具有弥散裂变性质的传播格局。在这样的传播格局中,不同的主体在不同性质的公共事件中作为不同的参与节点推动公共议题的生成与传播,突破了传统公共议题的固定传播层级,在动态传播的过程中,公共议题亦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本研究从对社会化媒体中公共议题构建与传播主体的分析出发,具体阐释了政府、媒体、公众与意见领袖在议题构建过程中的主体特点及议题类型;并基于不同的议题主体、议题流向、议题类型探讨社会化媒体中公共议题的生成方式与路径,包括原生型的公共议题到公共议题,次生型的私人议题、边缘议题到公共议题这三种情况。根据社会化媒体中公共议题的传播规律,重点分析其在生成阶段、扩散阶段与式微阶段中呈现的不同特点并阐释公共议题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从议题视角、议题叙事、议题呈现出发,分析其传播中的话语游戏问题;以微博、微信与知乎三种不同社会化媒体为例,探讨其传播中的结构失衡问题;并从公共领域、公共利益与公共精神不同剖析其传播中的公共属性消解与公共资源糜费等问题。最后针对社会化媒体中公共议题传播特点、存在问题及负面影响,提出具有可行性与引导策略与方案,包括公众层面的公共精神培养、公共意识塑造与公共行为规范;媒体层面的专业主义构建公信力、唯实主义提升引导力、人文主义层面扩散影响力;以及政府层面的培养社会秩序、规范公共管理、实现中心话语与平民话语的良性沟通机制。社会化媒体,不仅仅是公众交往的媒介工具,也是公共信息传播、公共议题形成的重要渠道与平台,这样的属性使它成为链接私域与公域的桥梁。而基于内容层面和关系层面实现的公共话语聚焦与议题呈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议程设置第一阶段的对象显著性,更呈现出第二阶段的属性显著性。这对新时期公共精神的培养、公共领域的维护与公共秩序的构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把握当前社会化媒体中公共议题生成机制、传播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可行的公共议题引导建议,对我国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