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和蕨类植物在地球上生存都超过了 4亿年的漫长历史,但相比昆虫与被子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而言,昆虫与蕨类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仍然十分稀缺。齿缘刺猎蝽(Sclomina erinacea)是半翅目(Hemiptera)猎蝽科(Reduviidae)的一种广食性的捕食性昆虫,姬蕨(Hypolepis punctata)是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姬蕨属(Hypolepis)的一种在中国常见的蕨类植物。我们在野外多个地点考察时,发现齿缘刺猎蝽经常在姬蕨上出没,捕食危害姬蕨的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我们推测齿缘刺猎蝽与姬蕨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为此,我们对齿缘刺猎蝽的生活史、体表超微感器、对姬蕨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和行为学响应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姬蕨-植食性昆虫-齿缘刺猎蝽的三级营养关系以及协同进化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齿缘刺猎蝽在湖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5月产卵,若虫4龄,初孵若虫黄色,2-4龄为淡绿色,8月份羽化为成虫,成虫灰褐色。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齿缘刺猎蝽触角感器较少,主要有3种类型,包括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这些感器大多分布于触角的鞭节,极少数分布在柄节,梗节上未发现特殊感器。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类型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前足跗节上仅存在刺形感器,可能与猎蝽喜欢停留在姬蕨上有关。利用动态顶空气味萃取装置(Open dynamic headspace system)对虫害姬蕨和健康姬蕨的挥发物进行了收集,GC-MS分析结果表明,经虫害诱导后,虫害姬蕨比健康姬蕨显著释放4种挥发物成分,包括:β-月桂烯(β-Myrcene)、芳樟醇(Linalool)、a-蒎烯(a-pinene)和壬醛(Nonanal),推测这些挥发物为诱导挥发物,同时,虫害姬蕨绿叶挥发物的释放量较健康姬蕨少。利用触角电位测量系统(Electro antenno graphy,EAG)研究了齿缘刺猎蝽对姬蕨的5种诱导挥发物和2种绿叶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其中3种诱导挥发物和2种绿叶挥发物对齿缘刺猎蝽的触角反应显著高于对正己烷(Hexane)的反应,提示齿缘刺猎蝽能够感受这些姬蕨挥发物的刺激。利用上述的7种姬蕨挥发物对齿缘刺猎蝽的嗅觉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壬醛(Nonanal)、β-月桂烯(β-Myrcene)、反-2-己烯醛(2-Hexenal,(E)-)以及芳樟醇(Linalool)4种挥发物对至少一种性别齿缘刺猎蝽的吸引作用显著大于对照组正己烷,表明虫害姬蕨释放的挥发物有吸引齿缘刺猎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