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终身性疾病,80%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目前的治疗水平下仍出现慢性衰退,甚至导致终身功能残疾[1]。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神经发育假说以往许多研究,一直致力于寻找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异常。随着影像学进展,大量活体结构性脑影像学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结构异常。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病,遗传度高达80%[2]。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人群的早期临床诊断的研究,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最终有可能减少残疾的发生。目的:本研究利用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的脑部核磁共振扫描作为对照,试图探索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脑部结构影像特点进行探讨,为了找到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临床诊断参考的客观依据,对精神分裂症的预警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15例作为高危组和与高危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1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应用基于神经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处理两组的弥散张量数据,将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有差异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之间纤维束的FA值,探讨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大脑白质结构变化。研究结果:1、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纤维束的各向异性显示有差异的区域为右丘脑、左壳核、中央前回的白质纤维、颞上回的白质纤维和右苍白球(校正前)。2、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纤维束的各向异性显示无脑区差异(校正后)。结论: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组提示脑部连接出现问题,脑部失连接情况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组脑区改变的程度未达到患病人群脑区改变的程度,存在失连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