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续书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类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对于这批续书,古往今来的多数论者评价不高,甚有以“狗尾续貂”概之者,此论似欠公允。《金瓶梅》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产生以后,随后也出现了一批续书,其中以《续金瓶梅》影响最大。 《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一方面有感于《金瓶梅》因果报应不明,且对当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现状表示不满。因此,他要用续书这种形式,借因果报应来达到自己劝世的目的。另一方面,作者借续书来发泄对明朝灭亡、异族入主的愤懑。明末政治的腐败,清兵的野蛮屠戮,再加上作者在乱世之中飘荡流离的惨痛经历,都在续书中得到反映。一部续书实际上写出了一个有良知的士人在易代之际的切身感受和心路历程。 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经历了一个由民间创作到文人加工,再到独立创作的过程。元末明初的小说作家在融合民间传说、史料、话本、戏曲等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开始融入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末清初的小说作家则以独立的创作意识表现作家的主观情感,因此在作品中表现出更明确的主体精神。《续金瓶梅》的主体精神显然要比《金瓶梅》要强烈一些。这种主体精神表现在创作思想上,即将作家的切身经历和体验融入小说创作。除了在内容上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识之外,作者丁耀亢还在作品中某些人物身上寄予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精神追求。《续金瓶梅》不同于《金瓶梅》中对整个社会一团漆黑的描写,在作品中出现了几个正面人物形象。其中,有的人物身上还闪烁着作者丁耀亢的人格光辉。这种直接将自身意向融入作品中人物身上的写法在此前的长篇小说中并不多见。 《续金瓶梅》的主体精神在艺术上表现为独创性。《续金瓶梅》没有沿袭以往通俗小说的单线发展式的结构模式,亦不同于《金瓶梅》开创的网状结构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类似散点透视式的结构,形散神连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这在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尽管其不甚完美,但它对以后的《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结构模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人物塑造手法上,《续金瓶梅》在继承《金瓶梅》某些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开拓。《金瓶梅》已经开始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并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续金瓶梅》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贡献之一是刻画了几个处在社会下层,地位卑贱,和世混俗,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却又不失善良之心的市井小人物的形象。同时,在这些市井小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比《金瓶梅》有所发展,人物心理描写更加细腻生动。 小说人物结局的安排上,作者除了遵循因果报应的模式外,最终以佛道作为人生的归宿,反映了作者舅处乱世之中对个人前途与命运的无奈和迷悯。而这种结局安排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人物结局的安排产生了影响。整部小说所勾勒的西门庆一家由盛及衰,再到最后的孝哥遁入空门,山袱安重振家业的总体发展脉络,与《红楼梦》小宝玉出家,贾府复兴,“兰桂齐芳”的故事结局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或许正是因为认识到这种相似性,孙静庵才将《续金瓶梅》的删节本命名为《金屋梦》。 《隔帘花影》是《续金瓶梅》的删改本,《金屋梦》是《续金瓶梅》的删节本,通过这三种《金瓶梅》特殊续书的优劣比较,将有利于对《续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价悄作出重新的定位和市视。 虽然《续金瓶梅》在总休上不能和《金瓶梅》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继承《金瓶梅》的某些优秀成果的同时,在思想和艺术上又有其独到之处。它与同时的《醒世姻缘传》一起成为从《金瓶梅》到后来《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之间的过渡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