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生产示范田为实验基地,以克新18号和荷兰1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垄距与播种深度的试验考察种薯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从中得出一套影响马铃薯质量的耕作栽培技术模式,并对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试验研究。本试验采用常规的马铃薯原原种即克新18号(晚熟)和荷兰15号(早熟)为试验材料。不同垄距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深度8cm,施肥量1000kg/hm~2。垄距分别设为75cm、80cm、85cm和90cm,通过试验得出影响马铃薯质量的因素,综合影响因素在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确定最终种薯在垄距为85cm的情况下质量为最佳。不同深度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采用85cm垄距,施肥量1000kg/hm~2。深度分别设为75cm、80cm、85cm和90cm,通过试验得出影响马铃薯质量的因素,综合影响因素在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确定最终种薯在深度为8cm的情况下质量为最佳。通过对马铃薯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在低温下避光保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存放的时间较长,但在长时间受热或日光直射时,种薯易退化染病。同时,试验研究表明,电导率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水水份、深度、垄距等均使淀粉含量的稳定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水份、垄距对淀粉含量的变化起到决定性的做用。而深度对淀粉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也可以说播种深度对淀粉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大。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此技术时要注意施肥量的标准。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为1:3:5。在试验中多施钾肥、氮肥用于马铃薯生产中种薯质量效果较好,同时也是一种极佳提高产量的好方法。在与其他的复合肥相互作用,使种薯具有一定的抗病性。此耕作栽培技术与施肥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有开发前景的保质保量的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