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任务,对于当前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业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呈现出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金融支持效果成为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何根据不同地区自身情况发展当地的金融水平,已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思路在于,首先通过利用统计年鉴和相关调查结果得到的实际数据,分析比较在不同的金融组织框架下,不同地区农村资金供给和需求状况以及金融主体在资金供给和需求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其次,一方面通过运用基尼系数、Theil指数、对数离差均值、Hurst指数等指标,对主要年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进行直接测度;另一方面从金融深化程度(如采用存贷款及其比例等指标反映)、民间金融所占份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生态(如金融市场信用环境、信息披露及法律保障等)等几个方面利用主成分方法构建一个代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并据此度量出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再次,运用DEA方法对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计量手段对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以判别农村金融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从两个角度说明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差异情况。接下来,运用相关分析与Tobit模型探讨影响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差异的因素,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最后,依据金融功能观,拟从农村金融制度、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结合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农村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水平确实存在差异,农村金融主体对金融需求存在抑制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农村制度体系存在问题,因此需根据不同地区的自身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已达到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