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精神的提出,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正从法律制度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治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阶段。这是令人振奋的。然而,中国公民尚未普遍具有法治精神的现状又是令人沮丧的。培育全体公民具备现代法治精神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但同时我们又看到,西方的法治历程表明:法治及其内在法治精神的孕育和确立既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根基的,又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结构互动的结果。因此,中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应当紧扣“加强社会建设”和“弘扬法治精神”的时代脉搏,着眼于社会建设和法治精神两大理论热点的同构性,探索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建设为视角,以公民法治精神培育为主线,综合运用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推理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正文分四章对社会建设视域下的中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第一章,从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法治精神提出的时代背景,同时,考虑到学界对法治概念的争议,本文从历史角度分古希腊、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对法治的内涵进行了考析,并总结了当前学界对法治精神的九种认知,尝试着对法治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首先通过“社会”一词的大、中、小三种含义将当前我们易于混淆的四大建设做了区分,并在评述当前国内理论界对社会建设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科学内涵,进而阐释了法治精神与法治、法治精神与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法治精神提出的重大意义。第三章,以调查统计分析为基础,把握了社会建设领域当前中国公民法治精神的缺失现状,并将其总结为理念、目标、内容三个方面,并从历史的传统文化消极因数对法治精神的极大消解和现实的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对市民社会发展的制约两个角度解析了缺失现状的原因。第四章,在市民社会理论的架构下,从国家——市场——社会三元维度较为详细的探讨了中国公民法治精神培育的新路径。在国家维度方面,主要从社会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方面予以论证;在市场维度方面,主要从企业家和企业文化两方面予以论证;在社会维度方面,主要紧扣社会组织建设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