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运用金矿床成因及成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义兴寨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成矿定位规律、矿脉产出的典型识别标志及其矿化富集标志,并在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对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及其典型特征、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以及找矿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2、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内角砾岩筒的类型、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认为北西向深大断裂附近的河湾和南门山角砾岩筒形成相对较早,属于晚期岩浆阶段形成的酸性高硅质成分的超浅成相岩浆产物;铁塘硐和金鸡岭角砾岩筒形成相对较晚,属于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形成的矽卡岩质为主的超浅成相含矿流体的产物。两者来源于统一的深部岩浆房,属深部岩浆房在不同的阶段分异出的衍生物。3、探讨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关系,认为燕山期岩浆岩是有利的成矿母岩,而作为五台群绿岩带组成部分的具有较高金含量的本区片麻岩地层可以作为矿源层考虑;构造是成矿最重要的因素,控制了岩浆的侵入及其成矿岩体和矿体的形成和就位。4、在综合分析成矿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对义兴寨金矿床的矿体定位规律、矿脉产出的典型识别标志以及金矿化富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5、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义兴寨金矿床属典型的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矿过程进行了阐述。6、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测区最佳近矿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Cu,对应的高中低温指示元素的组合类型依次为:Sn、Mo→Cu、Au→Ag、Zn、Sb、As、Hg。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测区有利地质找矿信息的调研和收集,提出了6个有望找矿预测单元,并对各单元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总结了其地质地球化学方面有利的找矿依据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