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意识形态上对文化霸权压迫的觉醒,后殖民理论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并随着第一、二世界和第三世界觉醒后知识分子的纷纷加入,使得后殖民理论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反思”和“弱势抗争”的性质,它的反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契合了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度成为国内学术界译介和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对这个全新的理论投入了极大热情并由此也引发诸多争论,毫无疑问,这样的热情与争论也波及到了当代电影理论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殖民理论逐渐进入国内电影理论的批评视野和实践中,并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引入了传统电影理论批评所无法顾及的政治维度,为揭示权力结构关系和中外影像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理论批评的可能,“后殖民主义”作为理论的武器、批判的武器,所指之处,剑锋咄咄。但是,后殖民理论作为理论武器,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及有殖民历史国家对强势国家文化入侵的话语抗衡武器,随着对后殖民理论探讨的深入和国内学者对中国历史、现实在全球化思维上的再认识,产生诸如:如何理解接受、评价运用和延续发展“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以及以传统对后殖民理论的理解作为参照,对不断发展中的中国电影进行批评是否全面、刻板,将一切电影活动的交往和交流都视为文化霸权和反抗霸权的斗争,是否逾越了后殖民理论批评的理性限度,等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探讨“中国近期电影后殖民理论批评的‘可行性’及‘限度’”的必要。笔者分为五部分来探讨这一问题。第一章:“批判的武器,后殖民理论的再读”。是对后殖民理论作为批判武器的基本介绍,包括后殖民理论探源,后殖民理论概观,基于萨义德回忆录的东方主义再认识,及后殖民理论在世界范围传播中所遭遇的种种质疑和疑问;第二章:“武器的批判,后殖民理论的进程、悖论及运用”。回顾后殖民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以及在中国本土语境下的质疑、中国本土批评实践上的理论运用,综述了百年六代电影特点的基础上,列举前人研究成果,综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近期电影理论的定位和总体认识,突出论述诸多批评和争论的交织点,即中国电影的“中国性”和“认同性”论点,结尾引出以后殖民理论分析中国电影的可行性和限度问题;第三章:“中国近期电影后殖民批评的武器力量,”本章观点基于前两部分的论述提出的,并在解读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的文化语境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理论研究与张艺谋、贾樟柯电影研究互通性,分析了其电影中后殖民理论批评的可行性及启发价值所在;第四章:“中国近期电影后殖民批评的武器双仞”,在分析后殖民理论局限性、本土悖论、理论价值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后殖民理论批评在中国电影批评运用的限度问题和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以及尊重导演的艺术探索活动;结语:后殖民理论以一种尖锐的形式提出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刺激了并还将继续刺激着全球的理论思考,我们必须对后殖民理论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把握其时效性和理论空间性,不可以片面和过激的方式对待理论和进行理论的批评实践,还艺术本来面目,尊重艺术本来的探索过程及不同文化艺术交流的必要性,以期达到理论对中国电影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目的。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介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方式,是我们了解世界,同样也是世界了解我们的重要方式,是我们学会“比较”后又一个看世界的视角。面对世界大荧幕、全球大剧场,我们如何给国人和世界各民族人民上演中华民族优秀剧目、展现华夏现代风采、彰显中国大陆电影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怎样寻找中国电影文化、资本的出路,是个严肃而迫切的问题。笔者之所以作为一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生,以后殖民理论为平台关注中国大陆近期电影问题,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