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检出情况、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认识。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09年6月~2012年3月住院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患儿的鼻咽抽吸物1800例。对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筛查的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体外病毒分离培养中出现细胞病变共536例,其中检出常见呼吸道病毒阳性486例,其余50例标本为阴性。进一步在阴性标本中筛查肠道病毒,阳性12例,再用PCR技术检测此12例标本中脊灰病毒,最后对阳性标本进行脊灰病毒VP1基因全序列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序列进行对比以明确属于野毒株、疫苗株或是疫苗变异株。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结果:(1)脊灰病毒阳性的检出情况及型别:12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中共检出脊灰病毒4例,VP1基因测序比对均为脊灰病毒疫苗株。2例Ⅱ型,2例Ⅰ型。(2)脊灰病毒感染人口学特征:4例患儿均在出生后2月-7月感染脊灰病毒,2男2女。4例均来自贵州、重庆的乡镇地区。2例在首次接种OPV后发病,1例为第二次接种后发病,另外1例并未接种过OPV,此例患儿患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3)临床特点:4例患儿病初均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咳嗽、咳痰,2例患儿出现呕吐、腹泻,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实验室检查:1例白细胞增高明显,3例白细胞数正常,分类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C反应蛋白正常,心肌酶谱显示心机损害;1例行肌电图提示脊髓前角病变。(4)治疗及转归:4例患儿均常规予以吸痰、吸氧等对症治疗,其中:2例出现双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AFP),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儿健康成长,至今未出现AFP。结论:(1)本文中出现AFP的2例患儿按照卫生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诊断依据及治疗参考意见》诊断,可诊断为VAPP。(2)VAPP多于婴幼儿期发病,病初以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常见,早期的痰液、大便病毒学分析有利于早期诊断。血常规提示病毒感染,常有心肌酶谱的异常。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以预防为主。患儿总体预后较差。(3)通过上述病例分析,提醒临床儿科医生应当重视儿童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对首次服用OPV的儿童需要认真筛查接种前的禁忌症、告知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建议我国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逐渐与国际接轨,使用WHO推荐的免疫方法:IPV或IPV/OPV序贯免疫程序,减少VAPP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