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4)中明确指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同时,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被再次强调。换言之,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值得被长期重视。在此过程中,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平台,在文化传递与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其编写工作也必须做到将语言文化相融合,中西文化相交融。这样才能使得读者尊重和辨证地理解各国文化并汲取其精华,从而最终实现以跨文化交际为宗旨的高中英语教学。本文将以宏观文化(有关文化的表层知识)和微观文化(有关文化的态度与价值观等)为主线,分别考察其下位的目的语文化、本族语文化和跨文化内容,以形成较为立体的教材评价框架。本文拟回答的问题有:(1)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的Reading语篇中,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的比例分别是多少?(2)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的Reading语篇中,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占比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高中学生应该如何科学运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的Reading语篇中的文化内容?(4)教材编写者应该如何科学优化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的Reading语篇中的文化内容?为此,本文选取Risager(2007)的语言文化教育方法论为基础;并结合教材评价的相关理论,欲从目的语文化、本族语文化和跨文化三方面以及宏观文化与微观文化两个维度,对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中的Reading语篇做出立体分析,以探究其文化内容特色之所在;另外,本文将根据面向学生所设计的问卷反馈,深入分析学生的跨文化水平和其对教材的看法,进而为今后的教材修订和学生的科学使用提出一些建议。研究发现: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中,各单元Reading语篇的设计以话题为中心,涵盖本族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跨文化内容三方面,宏观文化与微观文化也兼而有之。因此,其文化内容基本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是其本族语文化内容占比堪忧且编排系统性不强;具体而言:(1)相较于微观文化的占比,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的Reading语篇中,宏观文化占据这六本教材的大部分文化教学篇幅;在宏观文化中,目的语文化占主流,跨文化内容次之而本族语文化占比最少;而在微观文化中,跨文化内容占据最多篇幅,目的语文化比例次之而本族语文化的占比依旧最少。(2)结合课文文本、问卷和SPSS的数据分析,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的Reading语篇中,各类文化占比悬殊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这是因为教材编者和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高或是没有与时俱进;其根源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其文化主体的地位还没有实现从包容接受外来文化向积极向外输出本族语文化的完全转变。另一方面,普及浅显的宏观文化知识不能有效促成学生在高层次思维上(即有关态度等层面的微观文化)的突破和输出,尤其是本族语文化思维输入与输出通道受阻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归根结底也还是文化主体地位的不明晰和文化自信的缺乏。这也恰恰与下文的问卷分析结果相符合。(3)结合课文文本、问卷和SPSS的数据分析,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书本中所设计的交际活动。那么,学生自身应在教材的科学引导下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自主深耕。即,学生只有对于我国文化认识得越深入,其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更游刃有余,进而其文化主体地位才能被夯实。(4)结合课文文本、问卷和SPSS的数据分析,教材编纂者应该适时对于学生进行问卷、访谈等形式的调查,及时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本民族文化的题材以充实课本,并减少与青少年关于文化层面的认知差异。这最终也能帮助编者在保证对本民族文化有充分自信的前提下科学、适度地更新教材。综上,无论从基础理论上还是在课堂实践中,这六册书阅读板块中的文化内容都值得探讨。当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样本数据不都大、带有我国特色的评价体系仍需完善等。因此,这些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