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癌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不断增加,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多酚类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蒽环类抗癌药物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但是其严重的心脏毒性使其成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隐患。通过研究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以及体外细胞毒性测定,可以确定药物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及两种药物同时存在时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473085)的部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蒽环类药物与HSA在不同温度和共溶质下的相互作用,得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熵变等热力学参数,进而判断药物与蛋白结合的作用机制、作用力类型以及HSA结合药物前后的构象变化。另外,通过单一药物、组合药物以及HSA-药物复合物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两类药物共同应用存在协同效应。第二部分:采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氧化白藜芦醇(OXY)和米托蒽醌(MIT)协同体系与HSA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温度和pH对结合的影响。根据拟合得到的数据判定两种药物结合的关系和在HSA上的结合位置、HSA构型的变化以及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OXY和MIT与HSA的结合存在竞争性,与HSA形成复合物后药物细胞毒性增强,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产生协同效应。第三部分: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白皮杉醇(PIC)和MIT与HSA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光谱法得到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与熵变来判定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圆二色光谱法和动态光散射得到HSA的二级结构和粒径的变化。通过细胞实验讨论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PIC与HSA形成复合物后毒性增大,与MIT的共同应用时产生协同作用。第四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PIC和多柔比星(DOX)与HSA的相互作用,表明PIC与DOX结合于HSA的同一位点且存在竞争性结合,比较单一药物与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热力学参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一种药物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药物与HSA的结合。同时,讨论了两种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DOX的细胞毒性较强,与PIC共同应用时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另外,对多酚类和蒽环类药物与H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取代基位置和结构的不同会使药物在结合能力和细胞毒性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