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坛段玉裁和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段玉裁和王念孙都师从戴震,将其学术发扬光大,蜚声海内外。《尚书》是“段王之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尚书》训诂是“段王之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段玉裁感慨“经惟《尚书》最尊,《尚书》之离厄最甚。”其《尚书》研究主要体现在《古文尚书撰异》中。王氏父子治《书》素有家学渊源,王念孙四岁能诵《尚书》,王引之学术亦从《尚书》起步。王氏父子《尚书》研究主要集中在《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中。段氏和王氏父子《尚书》训诂在学术精神、学术方法和学术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共同点,而在内容侧重、风格和旨趣上又各自显示出鲜明个性。然而至今尚无论著将段氏和王氏父子《尚书》训诂予以合论。本文力图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段王之学”的研究,为清代训诂学史和清代《尚书》学史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段玉裁和王氏父子生平以及他们的《尚书》训诂研究,交代本文写作缘起和写作意义,并概述段氏、王氏父子《尚书》训诂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第一章。论述段氏、王氏《尚书》训诂的共同点。共分五节:第一节“对戴震科学精神的继承发扬”,论述段玉裁和王氏父子对戴震科学治学方法和科学治学态度的继承、发展。第二节“对郑注与孔传的重新评价”,论述段氏、王氏纠正当时《尚书》研究中存在的“宗郑黜孔”不良风气。第三节“对妄依《说文》改经现象的批评”,论述段氏、王氏对当时妄依《说文》改经的不良风气的批评,并指出其错误根源在于不明假借。第四节“对声训的发扬”论述段氏、王氏如何运用音韵学知识进行《尚书》训诂,同时指出他们对声训的发扬对语言系统观念的初步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第五节“对方俗语的利用”指出段氏、王氏已能运用方俗语解决训诂疑难。第三部分:第二章至第四章。从内容侧重、训诂风格和训诂旨趣三个方面论述段氏和王氏《尚书》训诂的不同特点。由于这一部分篇幅较长,故分三章分别论述。第二章指出段氏和王氏父子《尚书》训诂侧重点的不同,段氏偏重字词而王氏偏重语法。段氏偏重字词表现在他对词义描写和字形演变的关注;王氏偏重语法表现在他对虚词和句法的关注。第三章指出段氏和王氏父子《尚书》训诂风格的不同,段氏多细析而王氏主贯通。段氏的细析具体表现在对《尚书》今古文异文的细析、对今古文《书》说的细析和对“书法”与“用字义例”的细析;王氏的贯通具体表现为对《尚书》上下文的贯通、对《尚书》全经的贯通以及对《尚书》与其它文献的贯通。第四章指出段氏和王氏父子《尚书》训诂旨趣的不同,段氏善钩沉,王氏善创新。段氏钩沉主要表现在其对汉人训诂体例的阐明以及其对先代《书》说的考辨;王氏创新主要表现在其对先代《书》说的突破与对近世学者的批判。第四部分:第五章。评价段氏、王氏《尚书》训诂的影响,并总结段氏、王氏《尚书》训诂的启示。段氏《古文尚书撰异》区分今古文《尚书》异字、异说,是清初《尚书》辨伪学过渡到晚清《尚书》今文学的重要一环。王氏父子《书》说创获极多,为后世诸家所推崇,深刻影响了晚清俞樾、孙诒让、章太炎等一大批学者。段氏和王氏父子的《尚书》训诂是一笔宝贵财富,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