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黏膜免疫机制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各病种发病次数、病程及鼻腔冲洗液s Ig A浓度的改善情况,从而客观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对照组予转移因子口服液,分别治疗8周并随访6个月,观测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各病种发病次数、病程情况,收集患儿鼻腔冲洗液标本(鼻腔冲洗液所用药品为20m L生理盐水),用双抗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标本中s Ig A浓度,并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症状(主要症状:面黄少华、气短、自汗或动则易汗、食少纳呆、大便异常;次要症状:少气懒言、恶风):治疗组单个症状、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面黄、少气懒言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余单个症状、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对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面黄、气短、食少、大便异常、少气懒言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自汗、恶风、主、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发病情况(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发病次数和病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病种发病次数、平均病程较疗前均有显著减少(P<0.01)。两组间各病种发病次数与平均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3)鼻腔冲洗液s Ig A浓度: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鼻腔冲洗液s Ig A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治疗后鼻腔冲洗液s Ig A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4)有效率:治疗组显效率13.3%、有效率60%、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显效率0%、有效率56.7%、总有效率56.7%;两组间治疗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及转移因子口服液均可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儿童的发病情况,参苓白术散较转移因子口服液疗效更佳。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呼吸道黏膜s Ig A浓度,从而增强局部免疫能力,进而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患儿的发病情况。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采用参苓白术散干预RRTI肺脾气虚模型大鼠,观测各组日增体重、小肠炭末推进率、胸腺及脾脏指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s Ig A浓度情况,以初步探究其黏膜免疫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开始造模。第1、7天经鼻滴细菌脂多糖,第4、10天经鼻滴肺炎链球菌液,以构建反复呼吸道感染模型;同时以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及烟熏法四因素循环刺激的方法构建肺脾气虚模型。造模结束后,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5m L/200g,中药低剂量组予参苓白术散溶液1.5m L/200g,中药中剂量组予参苓白术散溶液2倍浓度1.5m L/200g,中药高剂量组予参苓白术散溶液4倍浓度1.5m L/200g,西药组予转移因子口服液0.8m L/200g,灌胃,每日1次,共7天。给药结束禁食不禁水24之后,予碳末混悬液(由25g碳末、5g羧甲基纤维素钠、16g奶粉及8g白砂糖溶于250m L水中制成),2m L/200g,灌服30min后处死,取出完整肠管,计算推进率为黑染部分小肠占全部肠管长度的百分率;取出胸腺、脾脏并剔除周围结缔组织及脂肪称重,并分别计算其占体重指数;开胸并结扎右主支气管,气管中段剪开插入灌注管,每次灌入2ml预冷PBS,反复回抽3次,共6ml,弃细胞混悬液,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标本中的s Ig A水平。之后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模型组大鼠日增体重、小肠炭末推进率、胸腺、脾脏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 Ig 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合构建模型后大鼠出现发热、咳喘、便溏等症状表现,提示造模成功。(2)日增体重: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日增体重较模型组均有所增加(P<0.05),其中中药低剂量组日增体重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西药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小肠炭末推进率:中药中剂量组肠推进率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胸腺指数:西药组及中药低剂量组胸腺指数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脾脏指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脾脏指数优于模型组(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6)BALF标本sIgA浓度: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BALF标本s Ig A浓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RRTI的相关黏膜免疫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胃肠功能,刺激免疫器官,从而达到增加s Ig A回巢至呼吸道的功效,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Meta分析方法进行文献评价中药治疗儿童CVA的有效性。2.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用药规律,并收集患儿相关处方,总结郝瑞芳主任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及思路。方法:1.检索CNKI、VIP、万方及Pubmed等数据库,搜索中药治疗儿童CVA的RCT的所有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阅读筛选文献,最终选出与研究课题相符的文献,对这些数据开展Meta分析,并使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儿童便秘相关文献中内服、外用处方的用药规律;总结任勤教授临床治疗儿童便秘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探讨任勤教授治疗儿童便秘的临床经验。方法:检索四大中文电子数据库建库伊始至2020年8月28日中药治疗儿童便秘的相关文献,并筛选、整理、录入到Microsoft Access 2010建立的“儿童便秘文献数据录入系统”中,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分别对儿童便秘内
目的:选取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且具有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的喘支患儿,分别在其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运用化痰平喘及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探讨在急性发作期应用定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恢复期使用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干预治疗,探析针对恢复期患儿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从而减少喘息复发的疗效,为中药分期分方治疗及预防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方向。
目的:挖掘古今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文献,归纳总结用药规律,自拟健脾消食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本证提供新的临床用药思路。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全面检索、整理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古今文献,摘录治疗本病本证常用药方,总结处方用药规律,对其进行频率、频次归纳,使用聚类及关联分析总结规律,再结合临床经验,自拟健脾消食方。2.临床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设计方案,病例完整并符合标准
目的:通过观察柴葛解肌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表寒里热证)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内进行病例收集,所有病例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从中筛选出符合流感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为表寒里热证流感诊断标准的患儿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柴葛解肌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对照组予奥司他韦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感染后咳嗽的辨证分型,总结归纳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及证治思维、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部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期间经李新民教授诊治的感染后咳嗽病例。收集符合标准的感染后咳嗽患儿的证候、治法、完整处方、临床表现等信息。将资料用Excel进行录入及汇总,建立完整数据库,运用SPSS 21.0和SPSS Modeler统计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虚实夹杂证-肺实气虚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该型哮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按照西医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和中医虚实夹杂证-肺实气虚型哮喘的辨证标准,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国医堂的6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按照门诊就诊顺序连续编号,通过SPSS26.0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儿随
目的:评价黄龙止咳颗粒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的控制病情和改善症状作用,观察黄龙止咳颗粒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计划纳入患儿160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服用黄龙止咳颗粒、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疗程4周。比较两组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基线可比性:共
目的:评价鼻炎咳嗽方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湿蕴肺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从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中,选择符合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湿蕴肺证)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使用鼻炎咳嗽方,对照组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合用橘红痰咳液。疗程2周,首诊记录患儿基线证候、体征。治疗1、2周分别记录并评价患儿证候、体征及咳嗽
目的:调研药膳在儿科迁延性腹泻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而研究药膳的应用现状,同时观察药膳在儿科迁延性腹泻病中的临床疗效,从而更好的在临床中推广药膳。第一部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由调查者和3名专家组老师设计药膳应用于小儿迁延性腹泻情况调查表,通过对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迁延性腹泻及既往有迁延性腹泻病史患儿家长310例进行独立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药膳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