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溶血尿毒综合征好发于儿童,起病急骤,进展极快,急性期死亡率高,且预后差,易反复,幸存者中仍有约25%-30%遗留永久肾损害。而目前国内外对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总群体特点和急性期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的研究资料较少,为此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HUS患儿的临床特点、急性期的治疗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前13年(1994.5~2007.10)与近13年(2007.11~2019.9)治疗方案变化对急性期转归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于1994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HUS患儿68例,总结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的治疗与转归情况,并分析影响转归的可能危险因素与前后13年治疗方案变化对急性期转归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6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5:2,年龄在0.08-13.5岁(中位数6.04岁)之间,发病季节全年散发,以5-8月、11-12月较为多见。2.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68例患儿中53例存在前驱感染症状,其中50例存在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21例存在腹泻、血便等消化系统症状,16例存在联合感染症状。(2)急性期临床表现:68例患儿中,皮肤黏膜苍白、黄染47例;皮肤出血点或瘀斑42例;肉眼血尿43例,少尿或无尿31例,水肿27例,高血压26例;另有44例患儿出现肾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3.实验室检查(1)血尿常规及骨髓检查:急性期血常规示68例患儿均存在贫血,其中65例呈现中至重度贫血,61例网织红细胞升高,54例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尿液检查示39例患儿呈现大量蛋白尿水平。36例骨髓穿刺检查示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2)生化化验:肝肾功能示68例均呈现急性肾损害;38例呈现高胆红素血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52例呈现高乳酸脱氢酶血症。(3)免疫指标:37例补体C3降低、C4正常,9例补体C3、C4均降低。9例行H因子与ADAMTS13活性检查,ADAMTS13活性均正常,7例H因子抗体阳性,H因子浓度2例正常,5例降低。(4)影像学检查:41例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主要表现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24例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出肺炎、支气管炎或胸腔积液等;13例行颅脑MRI或CT检查,结果示9例可见脑内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5)肾穿刺活检:12例患儿行肾穿刺活检,光镜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内皮细胞肿胀、球囊粘连、基底膜双轮廓、弥漫性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微血栓、洋葱皮样改变等;免疫荧光均沿系膜区或毛细血管壁成颗粒状分布;电镜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内皮下间隙增宽,弥漫性或节段性足突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等,结果均符合溶血尿毒综合征表现。(6)基因检测结果;6例患儿行基因检测,1例示CFHR5基因突变,1例示MMACHC基因突变,余4例患儿未检测到与疾病相关的变异。4.治疗与转归(1)治疗:2007年11月之前的28例HUS患儿在急性期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案,仅给予抗感染、抗凝、利尿、降压和血液净化等一般对症支持治疗;2007年11月之后的40例HUS患儿开始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强龙冲击、环磷酰胺冲击以及丙种球蛋白等。(2)急性期治疗1个月时评价患儿转归情况:在2007年11月之前,治疗缓解率为28.57%(8/28);未缓解率为42.86%(12/28),包括死亡10例和病情加重2例;放弃治疗率为28.57%(8/28)。在2007年11月之后,治疗缓解率为77.5%(31/40);未缓解率为10%(4/40),包括死亡1例和病情加重3例;放弃治疗率为12.5%(5/40)。对比前后13年的恢复情况,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后治疗缓解率明显提高(28.57%vs 77.5%),未缓解率明显下降(42.86%vs 10%)。(3)转归影响因素分析:对急性期治疗1个月时的转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缓解组(39例)与未缓解组(16例)在发病年龄、发病天数、腹泻、血便、高血压、惊厥、神经系统症状、合并感染、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D-2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少尿、补体C3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前后13年对比分析:在去除性别、发病年龄、腹泻、少尿、惊厥、高血压、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比率、补体C3、间接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以及乳酸脱氢酶的影响下(P>0.05),分析急性期治疗方案的变化对1个月时转归情况的影响,得出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近13年(2007.11~2019.9)阶段的治疗缓解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的前13年(1994.5~2007.10)阶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S患儿男孩多于女孩,以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多见,发病季节全年散发,以夏冬季节多见。HUS患儿大多存在前驱感染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且肾外系统损害常见。前后13年恢复情况对比,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后,治疗缓解率明显提高,未缓解率明显下降。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伴有少尿、低补体C3血症可能是影响患儿急性期治疗1个月时转归情况差的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HUS患儿急性期1个月时的治疗缓解率。